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力挽狂澜死而后已【3-1】
http://heihe.dbw.cn   2007-03-01 09:18:58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丁亥猪年到来之际,“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使我想起待我有如父兄的首长薛志侠同志。薛志侠(1915~1948),陕西省韩城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35年8月参加革命队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队指导员、解放区区长、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45年9月结束在延安党校的学习生活,作为延安赴东北干部队的一员前来东北。11月中旬,同岳林、张继成等来到黑河后,先后被任命为中共黑河中心县工委委员,兼爱辉县工委书记、公安局局长。1947年4月调任呼玛县委书记。当上他的警卫员之后,我一直跟随在他的身旁。

  1947年1月份,廖中符旅长率部从黑河出发,沿着山、江两条道路向鸥浦、漠河方向追击张伯钧匪帮。当时有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坏人的挑拨利用,参加了张匪匪帮。张匪被歼灭后,误入歧途的五六十名鄂伦春人,持枪逃至十八站一带原始森林中。

  为争取这部分人早日下山,薛志侠不顾个人安危,于1947年8月,带领县政府的杨参议,后来出任黑河专员公署副专员的老干部张开平、马绍坤、王汝通和我等六个人及一个排的战士,赶到现新华镇。然后我们六个人、六匹马乘船渡过呼玛河,在杨参议的引领下,骑着马穿山林、过草原,跋涉了一天到达了目的地——十八站。当我们与所寻找的这些鄂伦春人见面时,一些人端着枪对着我们,情形十分紧张。但薛志侠同志泰然自若,大义凛然,以一个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姿态,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分析他们的处境,告诉他们只有下山才是光明前途。使他们很快改变了态度,把端着的枪放了下来。

  当日晚,薛志侠与他们同住一个窝棚,促膝谈心,彻底解除了他们的顾虑,决心下山。

  翌日,这些人兴高采烈地跟随我们一同骑马下山,顺利到达新华镇。当晚,我军战士、当地老乡举行了篝火联欢晚会欢迎他们。就这样,使这批一度误入歧途的鄂伦春同胞,回归到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县政府后来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都做了妥善安置。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新社会的优越性。

  薛志侠同志所以受到黑河地区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除了他为党开辟黑河做出了可贵贡献之外,也与他的实际行动所展现的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风范,有着直接关系。在对他爱人的工作安排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爱人夏建民同志,是一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曾任陕甘宁边区妇救会主任。按当时领导干部紧缺的情况,安排做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是名正言顺的事。可薛志侠担任呼玛县委书记时,硬是安排爱人当了一名组织部干事。由于他冲破了古来“举贤不避亲”的做法,为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光荣、正确、伟大的形象,写下了闪亮的一页。

  为剿匪、建政、土改日夜忘我操劳的薛志侠同志,于1948年肺病复发,从高烧不退,到大口吐血。黑河地委派人送他去哈尔滨治疗期间,他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县里的工作。地委派曾任爱辉县工委委员、县长的李冷斋到医院探望他时,他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党工作感到遗憾,拉着老战友说:“东北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同志们正在紧张地战斗和工作,我却躺在了病床上……”后因医治无效,于10月15日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3岁。

  薛志侠同志来黑河地区工作虽然不到三年时间,但他的优秀革命者的形象永远刻在我的心里,给我教育和激励,使我受益一生。

作者:李纯珊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