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第一中学高一·二班的同学荆丹丹树立远大志向,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提高基本素质,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道德的楷模。2006年,她荣获国家“中华魂”读书活动三等奖,被省关工委评为“道德楷模”。
荆丹丹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她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学做一个高尚的人。2005年4月,荆丹丹跟着爸爸去北京阜外心胸血管医院看病。由于电梯前围满了人,她和爸爸通过楼梯上楼。当她上到三层楼道时,在台阶上发现一沓100元的人民币。当时,只有他们父女俩人在场,完全可以据为己有,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立即拽着爸爸下楼去同医院联系找失主。当她返到二楼时听到医院广播:“刚有一位刘女士丢失了1万元钱,这是她急需为儿子治病的钱,如有人拾到请速到一楼与咨询处联系。”他们急忙来到咨询处,把钱交给了失主。失主激动得泪流满面。并随手抽出几百元往荆丹丹手里塞,被荆丹丹委婉谢绝了。
荆丹丹在“崇尚真善美”的读书活动中,认真践行“36条”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以前,荆丹丹居住的居民区里有些居民不注意公共卫生,把垃圾随手乱放。冬季把脏水和垃圾一起倒在垃圾箱周围,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家后就商量爸爸和她一起去清理。从此,他俩经常去清理垃圾箱周边的垃圾,在冬季还用居民倒的炉灰围起了一个专门倒脏水的池子,把垃圾和脏水分开了。有的居民受他们的感染,也来一起清理垃圾。在他们的影响下,周围的居民都自觉地把垃圾倒在箱里,脏水倒在池子里,居民区脏乱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荆丹丹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助人。2005年冬天,班里胡井泽同学下楼时不慎把脚扭伤,当时荆丹丹就带领几个同学把他送到了医院。她还早晚主动组织几个同学每天去接送他,没有一天让胡井泽迟到、缺课。班里一位同学家庭比较贫困,有个别同学歧视他,荆丹丹就找这些同学谈心,让他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他。荆丹丹带头关心他、帮助他,经常给他衣服和生活用品,带头为他捐钱。还帮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像个小老师似的。2006年春季,学校组织为农村同学送温暖活动。荆丹丹一个人就捐了3件棉衣和10多本学习用书。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演讲比赛上,荆丹丹和董洋同获一等奖。学校要从她所在的班选一名到县里去参加演讲比赛,这下难坏了老师,两人不相上下,选谁呢?不让谁去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荆丹丹主动找班主任老师把机会让给了董洋同学。
荆丹丹非常孝敬父母。荆丹丹家原来也在农村,前两年父母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搬到街里来居住。农村还有十多公顷耕地。每年春播、夏耕、秋收,父母都要去几十里之外的农村伺弄庄稼,这样家就扔下了荆丹丹和刚上小学的妹妹。开始时,父母觉得扔下两个女孩子在家真是不放心。荆丹丹看出了父母的心情,就对父母说:“你们放心的去吧,我在家一定会把家和妹妹照顾好”。她确实没让父母操心,把家收拾得井然有序。按时给妹妹做饭,晚上帮助妹妹洗衣服。去年秋收时节,爸爸妈妈都去农村收获庄稼,她深知父母在农村秋收的劳累和辛苦,就利用星期天买来猪肉和辅料,在家里做起了肉肠,做好后托人捎给父母。当妈妈看到孩子捎来的肉肠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荆丹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的出色表现都是有口皆碑的。老师、同学和周围的群众都赞扬她有着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操,是同学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