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在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2-27】
http://heihe.dbw.cn   2007-02-27 09:46:28

  有梦想就有希望

  今年31岁的曹文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家庭,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婉拒了众多企事业单位的邀请,毅然背上行囊,带着知识、带着希望、带着理想,和同一学校毕业的妻子王俊岩奔赴自己的家乡——北安分局,来到这片让他憧憬和热恋、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沃土。

  来到北安分局后,曹文达强烈要求下农场锻炼,要从最基层做起,2001年10月曹文达被下派到赵光农场进行挂职锻炼,妻子被安排到生产科工作。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后,他被分配到原农场四队担任农业技术员。每天他跟随老同志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搞田间调查、做对比试验,掌握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农户解答栽培技术难题,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到年底,他及时总结经验,把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撰写了《小麦的感观检验方法》、《浅谈粮油种子的贮藏技术》等6篇农业论文,其中《惠满丰对大豆生产的增产效应》一文在《现代化农业》上发表并获得北安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对大豆微肥喷施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当年使全队大豆平均增产16.2公斤,亩效益增长15.6元。看到金秋的累累硕果,职工笑了、曹文达也笑了,那一刻他真正的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有付出就有收获

  曹文达的出色工作表现,得到了分局和农场两级领导的认可,一致认为他的业务已经趋于成熟,两年挂职锻炼期满后,可以回到分局机关工作,经过深思熟虑,曹文达最终选择留在了农场工作,27岁的他被委以重任,任农场原28队队长,成为全场最年轻的一个队长。

  走马上任后,曹文达吃住在生产队,同职工群众在一起摸爬滚打,虽然家与队部仅仅相距14公里,他却29天没回家。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他为生产队发展准确把脉: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和科技含量,走质量效益型农业之路。为此他积极运用农艺新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当年生产队10200亩大豆田全部实施了大垄密、深窄密、行间覆膜等新技术,小麦全部选用克旱16矮秆品种,使用高肥高密栽培模式,秋后全队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96公斤,与常规办法种植相比每亩增产26公斤,小麦平均单产达到310公斤,创历史新高,为职工增收73260元。

  一年中,为职工修了两条路,美化、亮化六条主干路,对生活区、养殖区、机务区和柴草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彻底解决了职工雨天穿靴子趟泥塘的难题,使队容队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看着整齐宽敞的沙石路,职工们都说:“别看队长年纪小,还真能干点实事,没想到这十几年雨天出不去门的闹心事儿让他给解决了。”他到第八管理区任主任,临走时,队里的职工都哭了,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一年了,你忙得连到家吃顿热乎饭的功夫都没有,净为我们的事操心了。”

  有原则就有力量

  第八管理区由三个生产队组成,耕地面积达5万亩,常驻人口1480人,民情社情较为复杂,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曹文达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他将领导班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探讨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好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走农牧结合之路的发展方略。他自己带头购买了10头奶牛,同时帮助职工跑贷款、外出购牛、请专家、搞培训。年底,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27头,比年初增加206头,畜牧业实现产值326万元,成为推动管理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一年来,第八管理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粮豆总产位居全场前列,获得先进生产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曾经有人不解地问曹文达,“你年龄这么小,那些老队长竟毫无怨言地做副手,你都用了什么招术让他们那么服你?”他笑着说:“场里能将我们15个人配进一个班子,共同担负起一方职工的冷暖,肩上的担子是何其重大,相互共回事不容易,有原则、有理解、有体贴、有尊重,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怎么可能做不成事呢?”

  有奉献就有快乐

  六年来,曹文达已经记不清帮助过多少个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女职工杨建英患病需要做手术找到了他,曹文达二话没说从工资中拿出2000元借给她;贫困户姚权子女上学没钱,他组织班子成员进行捐款,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单身老汉霍福祥,每年冬天的烧柴和春节的小烧都是他亲自送到家里……像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只要百姓有急需,曹文达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家人有时埋怨他:拿出的钱,也没法往回要,家里一点不富裕,现在还住平房,也得攒点钱哪。可他总是说,这点钱对咱们来说只能是日子紧巴一点,对职工群众可是天大的事呀。

  在基层工作的几年间,曹文达从未休过星期天,更是无暇照顾家庭。妻子怀孕时,他刚当队长,接连十几天吃住在生产队不回家,不能照顾妻子;妻子在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吃的却是盒饭;父母住在80公里以外的长水河农场,他每年也只能在春节期间回去和亲人团聚几天。他没有尽好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但是每当在工作中取得点滴成绩,看到他们发自心底的欢欣和鼓励,曹文达总是感到特别的满足和欣慰。

  2005年他再次回到机关工作,任体改办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党委秘书一职。体改工作,涉及农场改革发展、调查研究的大事,写的都是重要的汇报、材料,要的急、来的紧,他加班加点一一圆满地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赞许。2006年10月,通过总局组织部的考试考核,他被选拔进入了垦区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在东北财经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MBA课程学习。在大学课堂上,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争取学到更多本领,把知识和才华献给那片深情的黑土地。

作者: 胡晓之 任 红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