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宣传部退休干部杨柏林,虽然退休10年,仍在勤奋学习,笔耕不辍。他没念过大学,却是东北农学院的客座教授。他给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华罪行,绘声绘色,满堂静听,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杨柏林生在孙吴长在孙吴,是孙吴历史的活辞典。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思维敏捷,风度儒雅。走进他的办公室,看见150多个资料盒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这些资料凝结着他的心血,闪烁着他的智慧。国庆50周年时,我曾写过他的报告文学《奉献之歌》发表在北京《世纪曙光》一书。
他退休以后仍在潜心研究孙吴的历史,特别是日军入侵孙吴的罪恶历史。他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文字资料,拍摄了大量照片,编写了163000字的书稿《孙吴蒙尘岁月》。如何把厚厚一摞书稿印成书出版发行,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产生广泛的社会效果,实现他的心愿,他为此发愁。他说,退休多年,收入微薄,出版专著谈何容易?正当他为难之际,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来孙吴调研时拜访了历史学者杨柏林,看了他编写的书稿,拍手称赞,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应当出版发行,让广大读者了解历史,不忘历史,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鲍海春院长决定资助出版这本专著,并为《孙吴蒙尘岁月》写了序言。
杨柏林不顾年迈体弱多病,多年来潜心研究孙吴沦陷时的历史,并以图书、影视、广播、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各界人士进行宣传,尤其是以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明显成效,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
《孙吴蒙尘岁月》是杨柏林的又一新作。本书共分十三章七十节,从不同侧面,全面翔实地记述了从1932年日本关东军侵入孙吴县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的历史,揭露了日本关东军的战争罪行。尤其是用丰富的史料,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广为流传的“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的北正面四军军部建设进行了诠释,道出了日本关东军重兵盘踞孙吴伺机进攻苏联的狂妄野心。书中对关东军霍尔莫津要塞(孙吴要塞)及其相关的日军细菌毒气战,要塞劳工,要塞慰安妇,要塞开拓团,毒害中国人民的法西斯文化、满映、烟馆、宝局、妓院,抗联袭击日军,日军溃败等方面都进行了描述,并以人证物证揭示了孙吴历史上那段最为悲惨的蒙尘岁月。这些史实警示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要以史为鉴,富国强民,永保世界和平。
杨柏林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仍没有停下历史研究的脚步,孙吴大地上到处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他虽然脚步没有踏过北京,却不后悔,而为生活在孙吴自豪,使他能专心研究孙吴历史。他说:“历史就是我们的昨天,只有熟悉昨天,才能理解今天,更好地去迎接明天。”
正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