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七嘴八舌话春节】春节习俗【2-16】
http://heihe.dbw.cn   2007-02-16 10:03:11

  春节,这是我国传统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也形成了很多习俗。

  祭灶   祭灶又名“送灶”、“过小年”,也就是过年的开始。早在先秦时代,就把祭灶列为“五祀”之一。最初的祭灶,是祭祀最早发明锅灶的祖先的。

  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据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驱除“疾疠病之鬼”夕。这就是除夕习俗的由来。除夕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撰写的《风土记》中。

  守岁   除夕守岁起于何时,说法不一。据唐太宗《守岁》诗推测,守岁习俗最晚起于初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前四句生动记录了守岁的情景:“守岁阿戎家,椒盘已献花。”苏轼的《守岁》诗也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记载。

  贴红纸对联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除夕下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代替了桃符,又因古代传说春节出来伤人的猛兽惧怕红色,故采用红纸写春联。经朱提倡,从此贴春联便成人们过年习俗,取代了过去的桃符板。

  贴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到了宋代演变成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放鞭炮宋代,人们开始用纸造筒子代替过去的竹筒,并用药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岁除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响不绝。”

  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姜太公封神时,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

  压岁钱   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嫔妃们在春日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为了让她们玩的痛快,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后来此俗传入民间。

  拜年    此习俗最早出现于明朝京都。朝官来往,不管认识与否都要拱手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的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至今春节期间,我国民间亲朋好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已成俗矣。

  花灯   花灯展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普及民间。花灯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明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池笙歌赛灶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到了现代放灯赏月习俗有盛无衰,更是锦上添花。

作者:王 琪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