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刘宗敬是格球山农场教育食堂的炊事员,她爱岗敬业,在本岗位工作六年多来,为了让学生吃饱吃好,千方百计改善伙食,提高烹饪技术,热情周到服务,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
1997年,刘宗敬从小学教师初到食堂那会儿,她对炊事员工作既陌生又新奇。那么大的锅一顿做那么多的饭、菜,怎么做呀﹖她学着别人的手法切菜,不但切的不快,还时常把手弄得鲜血淋淋。为了能更快适应这项工作,她一边虚心请教、一边认真实践,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她便得心应手了。
食堂工作琐碎繁杂,为了确保学生能正常上课和就餐,炊事员就得起早贪黑,每天清晨4点多钟别人还在梦乡之中,她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了,平时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个小时。如有特殊情况,工作14个小时也是常事。由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而忽略了爱人和孩子,和家人常常是天不亮分手,晚上8~9点才能见到一面,孩子经常东一顿西一顿,食无定所,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刘宗敬在食堂工作六年多来从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而耽误工作,2000年8月她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也只休息一周就迫不及待地上班了。
近几年,随着农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参观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在学校食堂招待就餐的人也多了起来。遇到这种情况刘宗敬和她的同事每天凌晨3点多钟就得来到食堂准备好各种原料。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宗敬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她连续多年被农场评为“先进生产者”,2005年被授予“十杰青年”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