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书联语明心志明代嘉靖年间,福建南安知府张津,为官清廉,品行端洁,上任不久即发现有人欲行贿赂,也有些官员爱财受贿,于是亲自书写一副对联,挂在高高的谯楼上,以为警示: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只取一钱慰民心《后汉书·刘宠传》载:刘宠任会稽绍兴太守,勤政爱民,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后调到京城任职。临行时万民相送,行至山阴县若耶山中,见路旁有老者数人相迎,说是受万民之托来为太守送行,每人出钱一百,是老百姓集资,望太守笑纳。刘宠坚不肯受,诸老翁跪求太守勿负民心。刘宠不得已,从中拣取一钱以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名播四方。后人为感其德,在绍兴钱清镇建刘宠庙,四时祭祀。明代王叔能过此写下一首诗: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
这些“能者”拣大钱的意义完全不同了。
一钱判吏振纲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湖北崇阳县一个保管金库的小吏,回家时被检查出帽子里夹了一文铜钱,证实是官库之钱,无从抵赖。县令张乖崖审问他时,他满不在乎,说即使是盗的这一文钱能犯什么罪﹖张乖崖十分震怒,说你监守自盗,还如此嚣张,如不严惩,必致更大后患,遂提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当即判刑,百姓无不额手称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