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无悔风雨人生路 一个女人的爱心故事
http://heihe.dbw.cn   2007-02-09 09:41:05

  父亲早逝,年少当家;外婆年迈,弟弟重病;还有母亲、姐姐、外甥女,于金双的生命要承受太多的义务和责任。然而,面对被父母弃养的幼儿,她还是毅然担起了义务抚育的重任———一个女人的爱心故事

  84岁的姥姥需要她,65岁的母亲需要她,40岁的姐姐和16岁的外甥女需要她,失去劳动能力的弟弟需要她;还有被父母遗忘、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也需要她。面对这一个个沉重的负担,她没有退缩,而是面对现实,用微笑迎接每一天。

  亲情让她放弃安逸

  黑河市智慧树双语幼儿园园长于金双,1971年出生于黑河,10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父亲。从此,改变了于金双的人生轨迹。

  16岁时于金双在哈市一家个体幼儿园打工,聪明的她,没有将自己单纯的为打工而打工,而是留意人家的一些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她平时还买些有关《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学》等书籍,利用闲暇时间阅读。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于金双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经营一家自己的幼儿园。于是,1989年她在哈市爷爷留下的住宅,开办属于自己的幼儿园,于金双以真诚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园经营得有声有色。

  1990年,于金双跟自己心上人结婚了。她管理着自己的幼儿园,丈夫经营一家小饭店,两个人过着富裕快乐的生活。遗憾的是,结婚多年的于金双夫妻一直没有孩子,这期间,得知多病的姐姐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姐夫不辞而别,撇下姐姐和年幼的外甥女。而患有糖尿病的弟弟,由于治疗不及时,病情越来越严重,没有正式工作的弟弟,一家三口仅靠弟妹打工维持生活。

  年过半百的母亲,不但伺候上了年纪的姥姥,还要为姐姐和弟弟操心。一向孝敬的于金双,1998年关闭经营很好的幼儿园和小饭店,携同丈夫从哈市回到黑河,当时还抱回一名弃婴,而且于金双将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

  艰苦创业从不言败

  为了担起一大家人的生活,回到黑河的于金双,重操旧业,开办一家小型的幼儿园。虽然没有存下钱,但是解决了家人的温饱问题。于金双没有满足现状,她想让家人们生活得更好些。2004年8月,在黑河西区租了一栋700多平方米三层自己供暖的楼房。地方大了,于金双将姐姐和弟弟一家接过来同吃同住,并开办了名为智慧树双语幼儿园。

  智慧树双语幼儿园的位置虽然偏西,夏季这里的孩子最多达110多人,长托的达10多人。进入冬季幼儿园走进淡季,孩子只有20人左右,除了教师工资,几乎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于金双以赊、欠的形式,艰难地维持着。

  2004年9月的一天,一个叫苗壮的男孩,被父亲送到这里,交了1个月的长托费用,其间来过两次看孩子。以后苗壮的父亲再没露过面,偶尔来个电话,只询问孩子的情况,从不说自己在哪里,在做些什么,所以无处寻找,于金双和丈夫只好将苗壮当成自己儿子一样抚养。

  周围一些幼儿园向于金双取经,善良的她总是毫无保留的告诉人家,甚至上门帮助设计。还将自己购买和订阅的《幼儿心理学》、《3岁决定你的一生》等书籍,无偿送给他们。有好心人经常提醒她:他们在你周围开幼儿园,抢了你的生意,你还去帮人家。而于金双总是笑着回答:没关系的,大家都为了生存。

  在忙碌的同时,于金双得知自己怀孕了,结婚14年的她一直没有生育,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为了这一天她等的好苦。2005年6月,自己的儿子出生了,看到幼小的儿子,于金双对生活更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她多么想自己带着孩子,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可是于金双抽不出一点时间。满月后,她拿出仅剩的积蓄,在东市场附近买了40多平方米的楼房,让母亲带着姥姥和幼小的儿子搬过去住,自己尽量抽出时间看望他们。

  负担沉重以苦为乐

  在幼儿园里与孩子们相处时间长了,他们都热情的称于金双姑姑或者妈妈。特别是苗壮这孩子,从他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他对于金双非常依恋,总是不离她左右,帮助打扫房间,还经常对于金双说:姑姑你千万不要把我送走,我不离开你。于金双心里明白,这孩子是被一些人的话吓着了。原来,于金双的熟人,不忍心看她如此劳累辛苦,多次劝她将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送到孤儿院。每次于金双听到这些话解释说:既然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再苦也不会送走他们,到时间给孩子家长有个交待。

  细心的于金双,看着苗壮明显比其他的孩子高,她觉得这孩子应该到上学的年龄。在没有户口的情况下,2006年8月,于金双买了新衣服和学习用具。为了让孩子高兴,于金双把东西拿到孩子面前说:苗壮这些都是你爸爸买的。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于金双心里更是高兴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于金双在1998年带大的弃婴,也是没有户口,这一年同时负担两个议价生上学,于金双的生活水平更是每况愈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自己儿子半夜发烧,她和丈夫抱着孩子来到二院时,可兜里没有钱。当时值班医生免费给孩子看病,开的药没有钱买的于金双夫妇,只好抱着孩子到同学开的诊所输液,每次说起这些,乐观的于金双还是潸然泪下。

  就是这样,于金双对家境困难的孩子,只要手里有钱,她给他们买穿的、吃的。可是轮到自己的儿子,于金双清楚的记得,除了给儿子看病花钱外,18个月大的儿子她只花过55元钱买了两双鞋,穿的衣服都是朋友们送的。

  乐观的于金双面对家庭的所有成员,没有叹息过,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没有抱怨过。她总是跟别人说,在有关部门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总有一天日子会好起来的。她还认为,家里的每个人,包括收养的孩子,都是她精神支柱,并且总是告诫自己,再苦再累不能倒下,他们需要你,自己肩负的责任还没有完成。

作者:宋玉珠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