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以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帮扶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006年,是该县实施第三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第一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82.3万元,在9个重点村实施了养殖业、农业设施、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等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9个重点村的2279户、8116人,其中贫困户1506户、贫困人口5524人。通过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解决了贫困村民面临的“八难”问题,加快了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813.81元增加到2006年的1374.7元,人均收入增长了69个百分点。
整村推进初见成效。2006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23.5万元,帮助9个重点村农民,广辟增收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环境。拓宽了贫困户增收途径。为五个重点村引进基础母牛57头,优质可繁殖母羊546只,组建了扶贫羊养殖联合体和兴建了扶贫羊养殖联合体示范基地,采取了以强带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中饲养体系,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牧业兴村”的新局面。同时,为提高贫困村畜牧防疫、改良、治病等技术服务能力,帮建了7个60平方米畜牧服务室,并配齐相应设备,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提高了部分重点村农业作业水平。购入大型农机车及配套农机具4台(套),建设了4个40平方米机车库房;修缮了部分重点村的道路。铺设了2500米的白色路面和修缮了6000米农田路完善了两个新农村试点村的白色路面附属工程两侧和全村主干道边沟及农民住户门前排水涵建设;改善了部分重点村就医看病条件。新建了2所60平方米卫生服务室,并配套了医疗设备,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做到了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解决了部分重点村饮水难的问题。打了2眼符合“四个一”标准的饮水井。改善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为哈达彦俄罗斯族村新建了220平方米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综合服务室及6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处,铺设了2000米的村内白色路面一条;丰富了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120户贫困户安装了有线电视。
在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扶贫资金的同时,这个县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去年,为9个重点村投入资金430万元,铺设了7100米的村内白色路面,修建了2座桥梁、10个涵洞及2000平方米晾晒场,修缮了7000米农田路及4000米横山截水工程,建立了1个农机合作社,打了3眼饮水井,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贫困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场需求依托县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投入培训资金14万元,举办了四期以驾驶、电子操作、养殖、餐饮、保安、缝纫、制药、电焊等技术为主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50人,输出307人,贫困户劳务收入达到184.2万元,户年均增收6000元,加快了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进程,拓宽了贫困农民增收的渠道。
社会帮扶实现新突破。去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建工作,在全县开展了对贫困村屯的定点帮扶工作。投入帮扶资金64.4万元,在部分村屯修建了1300米白色路面,安装了自来水,维修了村委会办公室,增添了畜牧服务室设备,改善了被帮扶村屯的民生条件,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