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把身为“北安军事干部学校简称军干校”的教育长高衡同志派到德都县。
高衡是“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1947年他来到刚解放的德都县,为解放区农民办一所不用国家负担的农民学校,弥补当地没有学校的空白。
轰轰烈烈土改运动的同时,三月份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建成,高衡任校长,校名“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贴出招生广告,军干校派来支援教师叫“指导员”,参加招生工作,“五四”青年节那天开学,先后120人入学,全是贫苦人。高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长征、抗大精神,使之成为萌芽学校的校风。用实践教育原理和方法办学校,当时条件艰苦,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借给了粮食,菜是盐水煮豆和野菜,虽然如此,学习未受影响,当时校方拣来日伪时期丢下来的旧火犁(单缸拖拉机)火磨(粮米加工设备)发电机等投入生产生活。
1948年初,组织决定在离县城十几公里的萌芽岗(原名陆家岗)建校,新址一片荒野,人们住窝棚,后来发展有房屋和吃上了井水,这时梁军等3人去北安学机耕,开回了崭新的拖拉机,开回来党的关怀和群众的信心,昼夜野外机耕作业野狼蚊虫侵袭。身为女队长的梁军同志,双脚被叮咬烂了还坚持作业。1950年,已入了党的梁军,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见到了毛主席,并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毛主席高兴地写了“萌芽学校”四个字,大家深受鼓舞,同年又随中国青年访苏代表团去了苏联,《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的通讯,《人民画报》刊登了梁军照片,第三套面值壹元券人民币上,有女拖拉机手梁军形象。
1950年11月24日,中央有关部门又给萌芽学校写了鼓励信。后来由于大调整,萌芽学校迁至克山县改为“克山萌芽师范”。1968年在毛主席题词18周年之际黑河及齐市都搞了大型纪念庆祝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