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朝阳山麓青松垂首,讷谟尔河畔悲波排空。昔日陈雷省长来朝阳山视察时慈祥的面容,油然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他曾浴血奋战过的五大连池市的老区人民,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缅怀这位老省长在朝阳山难忘的战斗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武装斗争,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东北大地掀起,其势锐不可当,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威胁。“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妄图巩固其所谓的“满洲后方”的统治,便对松花江下游的军民,进行了大举“围剿”和疯狂的杀戮。致使这一地区的中共党组织、抗日武装和爱国同胞,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保存抗日武装力量,使人民免受重大的灾难,果断做出:冲出包围圈,跨过小兴安岭,到“日伪统治环节薄弱”的黑龙江省北部与敌周旋的战略决策。进而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辟新的游击区和根据地。1937年组织松花江下游抗联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西征,参加的部队有抗日联军三、六军的部队。
1938年陈雷同志参加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部队由抗联部队六军一师六团、二师六团、二师直属教导队、二师十一团共200余名战士组成。冯治纲同志为军事指挥,陈雷同志任临时党委书纪,负责政治工作。这支西征部队,6月从梧桐河出发,在鹤立河打过黄花冈,又夜袭过兴安镇。
7月中旬,西征部队在黑金河露营时遭到日伪军的突然袭击。二师师长张传福等八名同志牺牲,陈雷同志肩部受了重伤,粮食、马匹大部分失散,西征部队暂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但是,这支英雄的队伍在陈雷等领导同志的率领下,并未因中途受挫而气馁,战士们忍受饥饿,爬过高山,穿过林海,团结互助,奋力前进,终于胜利到达了海伦八道林子。又经绥棱通北等县境到达了龙门地区。经过炭窑窝棚战斗后,跨过北黑铁路线,历经三个多月千余里的跋涉转战,第一批到达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朝阳山,开辟了新的游击区,完成了西征进军朝阳山的战略转移。从1938年至1941年,以朝阳山为后方,开辟、建立和发展了周围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张光迪、陈雷同志率领的抗联第二次西征部队首先到达朝阳山后,经过一段整休,便以朝阳山为依托,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使沉睡多年的朝阳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1938年8月,北满省委又决定派陈雷同志和张光迪率部队北征。部队的名称开始叫“北征先遣队”。这支部队由六军一师六团和三军五师八团一连以及六军二师教导队组成。张光迪为军事负责人,陈雷同志为政治负责人,目标是从老龙门过北黑铁路奔德都五大连池。9月中旬,在木沟河与敌人遭遇之后,在荒山烟火掩护下穿过了铁道,到了龙镇西一个炭窑时,遇到了截击的敌人。先遣队的战士,在月光下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这次战斗打的很激烈,打死了一名日本副官,打退了敌人的截击。陈雷同志率部队夜行军直奔五大连池。
三天后,陈雷同志带领部队来到了五大连池的三池子,就在打鱼窝棚住了三天。农历十月初的一天早晨,岗哨报告,南面岗上发现了敌伪警察,约四、五十人,正向部队驻地运动。陈雷同志迅速率领部队撤离了鱼窝棚,踏着湖上的薄冰向西北方撤。虽然敌人不断打枪,但部队利用有利地形,顺利到了西北方向一个小岛上。部队利用树林分散隐藏、静以待敌。等敌人到了湖边冲到冰上,还没站稳,陈雷命令部队开枪回击敌人。敌人在冰上站立不稳,被打的东倒西歪,滚的滚、爬的爬,狼狈地逃回南岸。部队取得胜利后,趁着夜色的掩护,奔向了朝阳山。
在朝阳山陈雷和部队的同志,宿营在一个名叫“天德”金矿的几栋旧房子里,借御风寒。在这里了解周围山势和通往四面八方的隘口,道路等情况。一天省委派来交通员,说“北征先遣队”已改为三路军一支队,任张光迪为支队长,陈雷为政委。随之,这支部队又满怀雄心壮志整装向北进发,由于没有敌人尾随,部队安全的从小边河口渡过科洛河,到了嫩江界的十五里弯子。一路部队所到之处,打击敌人,宣传救国抗日,扩大了抗日军民的影响,为后来部队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起到了前导的重要作用。
1986年6月16日,微风和煦,鸟语花香,朝阳山大地一片新绿,到处充满勃勃生机。曾在朝阳山战斗过的抗联老干部,在陈雷同志的带领下,在上午10时来到了革命老区朝阳山,重访已阔别数十年的朝阳山抗日后方根据地。陈雷等抗联老干部,在地、县委领导的陪同下,徒步登上大横山,来到了抗联三路军总指挥部遗址。老英雄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格外亲切,抚摸着一棵棵挺拔的树干,思绪万千。他们曾在这树下研究过作战计划;曾在这里接受过指挥部命令,曾在这里指挥了龙江地区抗日斗争。
站在总指挥部的遗址处,陈雷省长深情的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部队以朝阳山为依托,取得了很多战绩。为了保卫朝阳山一草一木,许多先烈洒尽了鲜血,长眠在朝阳山区的旷野之中,这里掩埋着数十位有名和无名的革命先烈。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朝阳山……。”
往前走了两步,陈雷省长面对县里的领导说:“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创建朝阳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业绩更加令人怀念,愈益夺目生辉。我们这些老战士永远不会忘记在朝阳山战斗中的日日夜夜,我们是在这里与敌人拼搏而幸存下来的。”
离开抗联三路军总指挥部遗址,老英雄们又向大横山南坡走去,来到了在朝阳山保卫战中,原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张兰生,抗联三支队政委赵敬夫和总指挥部机要主任、电台台长崔玉洙牺牲的地方。三位烈士牺牲地的周围,长满了不知名的红色小花,绚丽多姿,散发着阵阵清香,点缀着这片英雄的土地。陈雷省长和抗联老干部们采撷了一些小花,放在烈士牺牲的地方。老英雄们脸色凝重起来……。
当天下午,陈雷同志又与老英雄们来到了当年的军政干校遗址。军政干校坐落在总指挥部南面石莹山的西南坡。这里山峰连绵起伏,石莹山像个巨人矗立群峰中间。北坡悬崖峭壁,南边树林茂密、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山泉,泉水清澈透明。不远处还可听到潺潺流水声,真可谓是山清水秀,碧水长清。这个干校遗址在1940年7月19日的战斗中,被敌人的炮火摧毁。虽40多年过去了,仍能模糊地看出校址的轮廓。陈雷省长和老英雄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的三路军的军歌。
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
烈焰炽,战争烽火,燃烧遍中原。
东北抗联齐奋斗,统一指挥建,
三路军建立,军民齐腾欢
厉兵秣马,慷慨赴火线。
勇敢冲锋,日寇一扫光。
民族革命成功日,红旗光灿烂。
高歌欢唱庆凯旋。
回到乡政府后,陈雷省长和抗联老干部们,听取了朝阳乡领导关于继承抗联先烈遗志,开发建设朝阳乡的汇报。陈雷省长对朝阳乡人民,开发建设朝阳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然后即兴挥毫为朝阳乡人民写下了“继承抗联先烈遗志,建设繁荣富裕的新朝阳山”的题词。
陈雷省长和抗联老干部,千里重访朝阳山,虽然时间短暂,但抗联老前辈们的风采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给朝阳乡人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他们不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党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建树了丰功伟绩。在革命斗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现在这位抗联老英雄,我们的老省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在朝阳山的战斗岁月,建立的卓越功勋和对朝阳山人民鱼水深情,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激励老区人民为“继承抗联先烈遗志,建设繁荣富裕的新朝阳山”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