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通县乡、通村公路建设力度。
2003年至2006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03288万元,建成通乡公路硬化里程659.4公里/15条,通村公路1628.3公里/191条(硬化里程562.7公里,占总里程的35%)。农村道路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统筹规划力度大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及交通部门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畅通农村交通的任务显得越发紧迫。
各县(市)区根据国家和省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并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资金是保证公路建设的关键。各级农村公路办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利用新闻媒体、调查走访、驻村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按照“分级负责、层层发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着眼长远”等要求,提出上级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工程队带一点的农村公路建设集资办法。采取“一事一议”、“项目公示”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保证了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政策扶持环境优
农村公路的修建,外部施工环境不可忽视。
各县(市)区纷纷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为公路施工单位营造宽松的外部施工环境。
在逊克、嫩江、孙吴三个县,通县、通乡、通村公路实行县政府、乡政府、村委会三级负责制;工程建设所需土、沙石等材料,由相关部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给予规划和办理相关手续,并免除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占用荒山、荒地、次生林地等临时用地的审批手续。
五大连池、北安两个市无偿为工程提供所需的取土(料)场和拌和场地;积极协调公路沿线拆迁工作,在工程主体开工前,确保“三通一平”;免征水资源费、沙石管理费、施工车辆养路费、外来务工人员劳务管理和治安管理等十余项费用。北安市的各乡(镇)还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征地、拆迁和其他协调工作。
爱辉区对工程施工则推出了减免和补偿并行的优惠政策,让施工单位享受双重实惠。
民心工程人心齐
由于地理和经济的原因,我市很多乡村道路状况堪忧。少路、无路、无好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也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便。
“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逊克县边疆镇新丰村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农民群众的心声。新丰村以种植棚菜为主,是全镇乃至全县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但因为路况不佳,村里的菜运不出去,直接影响棚菜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地方政府在修建农村公路上下大力气、舍得投入,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政策,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提高,由衷地把每一条公路称作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当得知村道工程还有资金缺口时,村民们主动出资,仅用两天时间就筹措所需配套资金40万元。
嫩江县地质条件较差,道路年久失修,春季,物资难运入,秋季,产品难运出,全县60%的村屯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约。去年,全县23段农村公路相继开工,各地村民喜出望外,自愿出工、出车、出资参与工程建设。开工之日,许多村民自发来到工地,杀猪宰羊慰问施工人员。
为解决资金问题,孙吴县四季屯3名村干部把自家10万余元的积蓄用于公路备料,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共捐款17.5万元。逊克县干岔子乡东升村拿出10万元村积累,河西村每人捐款120元,并自愿出车运料。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和平村自筹资金181.8万元。为了把村内各条巷道与干线连接,爱辉区上马厂乡三道湾子村每户集资400元。帮扶单位、沿线受益单位及农林牧场等,被农民的迫切心情所感染,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道路通畅百业兴
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乡(镇)公路通畅率达到70.3%,打通不通公路的行政村143个,有155个行政村达到了公路硬化标准;新建乡(镇)客运站8个,村(屯)客运停靠站21个,客运通乡率达到100%,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24%和109%,直接受益人口达53.2万。
条条道路的建成通车,使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俄开放通道进一步拓宽,农村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方兴未艾。客运班车和粮豆交易大货车开进农家小院,农副产品集散、饮食服务、民族风情游和小商品批发等产业如鱼得水。城市周边的村办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吃农家饭、购乡村房、去田园度假,已成为一些城里人的时尚。农民真正尝到了“路通业兴”的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