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四赴南极飞遍兴安林海
http://heihe.dbw.cn   2006-12-29 09:53:39

  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驾驶直升飞机在东北的林海上空航空护林;他几乎参与过东北所有特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今年5月他奔赴嫩江县白云乡的特大森林火灾火场,沉着果敢、运筹帷幄,出色地完成了飞行任务。他就是与共和国同龄、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的专职飞行员栾元滨,在蓝天飞行时间达5000小时;他曾随中国科考队四赴南极,成为中国民航飞行员中第一个飞上南极大陆的人;从1991年,栾元滨开始驾机在林区航空护林,2005年,他连续三个防期在全国重点火险区的沾河林业局承担航空护林和扑火灭火的指挥任务,成为东北航空护林系统内颇具传奇色彩的直升飞机机长。

  近日,在沾河林业局幸福航空护林站,我们再次见到了第三次来沾河林业局进行航空护林的栾元滨机长。今年57周岁的栾元滨,从2001年开始先后参加中国第18、19、21、22次四次南极科考。这一年,我国南极科考告别租用国外直升飞机或借用军用飞机的历史,第一次启用哈航集团生产的“直九”直升飞机。有着高超飞行技术的栾元滨幸运入选,得到自己将参加南极科考的消息时,他兴奋得像孩子一样。

  然而,“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起程到南极航行的40多天时间里,栾元滨就已经领略到了南极科考的危险。船过了澳大利亚,就进入了风高浪大的西风带,14级以上的狂风夹着海浪一阵阵袭上“雪龙”号,船在海浪中艰难地航行着,摇摆度达到30度到40度,客舱里所有的物品被抛了起来,吃的东西还没咽下就吐了出来,就连身体适应能力非常好的栾元滨都有跳海的心,而这样的航行持续了一周。

  到达南极后,在极端恶劣、变化无常的天气下飞行,每一次飞行都要面对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一次,栾元滨正要驾驶飞机从“雪龙”号到100公里外的冰架接采集样本的科考队员,就在此时天空出现一种叫做下降风的气候,云高只有100米,能见度极差,难以飞行,如果飞机不能起飞,采集样本的11名科考队员就有被冻死在冰架上的危险。面对这种突然的变故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看着在场人期盼的目光,栾元滨只说了一句话:“起飞!”30分钟后,凭借着娴熟的飞行驾驶技术,他把困在冰架上的11名科考队员顺利接了回来。

  虽然危险艰辛,但栾元滨总是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依然踏上奔赴南极之路。这也就有了他第二、三、四次赴南极。

  去年12月18日,第22次南极科考队在距离中山站20公里处登陆南极大陆。刚刚着陆,考察队员就遇到了难题。雪龙号携带的200吨中山站发电用柴油、100多吨各种补给品、格罗夫山队深入内陆所用的几十吨油料和科研设备都必须在12月24日前紧急抢运上站。然而去年的冰层却十分复杂,冰面似化非化,船行不了,雪地运输车更无法投入运行。于是,考察队员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先用人力搬运,将成吨的物资运输下船,再由直升机运走。这样,所有的运输任务都落在了两架“直九”飞机的身上。

  在吊装货物的5天时间里,栾元滨和6名机组成员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每天的平均飞行时间达到了12小时,午饭和晚饭都是在直升机平台上匆忙吞咽下去的。载重1吨的两架直升机在短短5天内完成了全部货物的吊装上站工作。

  这次南极科考,栾元滨和他的战友们历时131天,经受住了四次穿越西风带、冰上卸运物资和南极内陆特殊环境的严峻考验,安全、圆满地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飞行162小时,飞机飞行任务提前一周完成,受到了科考队和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评价。

  栾元滨常说,在国内航空护林飞行,他代表的是哈航集团的形象;而在南极,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在与其他国家科考队的交往中,他始终以和平大使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

  栾元滨自豪地对我们说,目前本国直升飞机能在南极为科考服务的国家只有中、美、俄、英、澳、法等有限的几个国家,哈航集团生产的直九直升飞机能四次扬威南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有人说,人生需要一种力量。对年已半百的栾元滨来说,他的力量来源于对飞行事业的热爱。

  四赴南极,每年的元旦、春节、元宵节他都是在南极度过的;回国参加航空护林,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他又是在林区度过。在家里,一年四季很难见到栾元滨的身影。对此,他总觉得亏欠老伴和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提起栾元滨,在东北航空护林系统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高超的驾驶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无一不让人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从1991年起,每年的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内,栾元滨都驾驶心爱的“松鼠”直升飞机为大森林的绿色保驾护航,翱翔林海。而参与扑救大大小小的火场究竟有多少个,连他自己也无法统计清楚。

  今年5月8日,我市嫩江县白云乡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7时,沾河林业局幸福航站接到省森防指命令:幸福航站飞机紧急增援白云火场,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栾元滨身上。9日早4时,天刚蒙蒙亮,他就驾机飞赴白云火场,开始增援工作。11日15时,白云火场指挥部要求空中视察火场,根据火场情况,科学调整兵力,组织最后决战。而此时,侦察火场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连日的森林大火,烟雾弥漫,空中能见度不到5公里,接近直升机飞行最低标准。同时,气象部门预报航路天气有变坏的趋势,强雷雨天气正在向幸福航站方向逐渐推移,此时起飞侦察火场,很可能在飞机还没有返航时雷雨天气已经覆盖机场,飞机将无法返回,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而且民航规定航空护林飞行,飞机必须于日落前20分钟落地,结束飞行。根据日落时间推算,如果侦察火场的时间稍有延误,飞机就不能按规定时间返回机场,违反民航的有关规定。这三种情况,存在任何一种,机长完全有权取消飞行。怎么办﹖火场指挥部正在焦急地等待飞机的支援,火场扑救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取决于这次飞行。航站调度室内的空气几乎凝滞。

  栾元滨在详细询问了天气的演变趋势和飞行保障的准备情况后,果断地对机组下达了命令:机组立即进场,保证第一时间起飞,保持目视能见飞行,如本场天气变坏,做好备降黑河的准备。

  此时的火场上空,浓烟滚滚,能见度很低,飞机掠过山峰密林,如同“云中漫步”。栾元滨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为随机视察火场的领导提供最佳的观察位置和角度,使领导能清楚地掌握火场的全部情况,做出正确的扑火决策。负责飞行保障的幸福航站时刻同他保持通信联络,管制员不间断地向他通报危险天气的发展情况。调度室内气氛紧张,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等待返航的消息,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那么漫长。

  17时09分,电台中传来栾元滨的声音:“呼叫幸福,侦察火场结束,现正返航,请通报天气情况。”此时,机场已是满天云,云底高只有900米,而且雷雨天气也已接近机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都暗暗捏了一把汗。这是一场与危险天气的赛跑,这是一次对经验和智慧的检验。电台中再次传来栾元滨沉稳的声音:“我保持云下能见飞行,低空返航,请随时通报天气情况。”他平和的话语缓解了所有人紧张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人们的心情也随着时针不断的波动。

  天气越来越复杂,低云、低能见度、即将到来的雷雨,几乎所有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现象全部出现,人们的心再次悬了起来。“呼叫幸福,我距幸福还有30公里,请求下降高度,请通报着陆条件。”栾元滨的声音依然是那么平和、沉稳。人们不约而同地向他返航的方向翘首张望,焦急的心情无以名状。几分钟后,人们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了栾元滨驾驶的飞机,橘黄色的飞机在阴云的天空中愈加鲜艳,犹如搏击风浪的海燕,犹如飞舞跳跃的精灵。17时56分,飞机平安着陆。所有人都为此欢呼雀跃,被栾机长的风采所折服。此时,距日落时间仅有23分钟。飞机落地15分钟后,出现强降雨天气。在幸福航站,每一位与栾元滨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也是一位古道热肠的朋友。不管是谁,工作上有困难,生活有难处,他都热心帮忙。今年4月,航站一名职工得了重感冒,高烧39度。栾元滨得知后,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特效药拿给患病职工,并且每天都熬好姜汤,送到职工床前。

  每当有人问起栾元滨,在东北的十几个航空护林站中,幸福航站是唯一设在林区腹地的,条件也是最艰苦,可你为什么却多次选择来到幸福航站,为什么偏偏对幸福航站情有独钟呢?他总是笑着说,艰苦的环境锻炼人,也造就人,南极那么艰苦的环境我都飞过了,没有比南极更艰苦的了。再说了,我们执行的航空护林任务,是惠及子孙的绿色工程。幸福航站地处森林防火的“金三角”,两个国家级重点火险区在航护范围内,航空护林的作用更加显著。幸福航站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在森林防火中的优势地位和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在这里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作用,更好地为森林防火服务,我为此感到自豪。

作者:段洪伟 丁兆文 邱齐龙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