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西江农场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投资650万元,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8万亩,直接为职工增收节支384万元。
保护性耕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技术是一项包括秸秆覆盖还田、机械免耕播种、病虫害防治、机械深松等多种农机、农艺技术的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体系,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特点。今年初,大西江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场示范项目为期3年。农场先后投入资金650万元,其中国家专款3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农场自筹资金590万元,建设了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区,并引进了配套农机具。示范区以农场第二管理区为中心,总面积4.8万亩,其中试验田小麦1800亩,大豆46200亩;对比试验田小麦500亩,大豆500亩。
经过对比,保护性耕作小麦、大豆亩产分别为255公斤、150.2公斤,较传统耕作小麦、大豆分别增产35公斤、14.6公斤。另外,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减少作业工序4~7次,节约用工40%~50%,节水20%,每亩节约生产费用达30元。据农场农业部门统计,全场4.8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直接为职工增收节支384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