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道金阳映白雪,千里沃野展新姿,黑河农业经济满载着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果与喜悦昂首走来。从单一的麦、豆种植,到特色种植、绿色种植;从以种植业为主,到畜牧、水产、林产多业开发;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到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外向型现代农业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场县共建;落实惠农政策,启动新农村建设……我市农业多头寻求发展的空间,竭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2006年在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条件下,农业再次取得丰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比三年前增长92%。
六大经济推动农业多头发展
粮食经济稳定发展。我市以稳粮、减豆、增加经济和饲料作物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了种植结构。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粮食增长了三个百分点,大豆下降了四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增长了一个百分点,粮豆薯产量达到169万吨,比三年前增长160%。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品种,优化了作物品质,全市高油高蛋白大豆占大豆面积的80%,优质麦占小麦面积的98.5%,其它作物优质品种率在95%以上。
畜牧经济成为主导产业。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市畜牧业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畜禽存栏每年都呈两位数增长。同三年前相比,奶牛增长了57%,肉牛增长了47%,山绵羊增长了55%,生猪增长了27%,禽增长了35.5%。规模养殖发展迅猛,规模养殖量奶牛占45%,肉牛占50%,羊占80%以上。
林产经济方兴未艾。全市重点发展沙棘、北药、食用菌生产,与三年前相比,全市沙棘面积超过10万亩,增长1倍;北药种植达到13万亩,增长5倍;食用菌栽培超过2000万袋。
劳务经济异军突起。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转移就业层次。现在全市已有培训基地20个,初步形成了以职教中心、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农广校等为主体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专业涉及家政、保安、驾驶、电工、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幼儿教师、餐饮服务等近20个。已培训农民工7.8万人次,比三年前增长123%,占转移劳力的54.2%。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实现转移输出规模发展。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6.6万人,比三年前增长121%;劳务收入5.2亿元,比三年前增长116.7%。全市已与13个省市的90多家用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劳务基地发展到64个,劳务合同履约率达到95%以上。
外向型农业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境外开发面积快速提高。境外土地开发面积达到50万亩,是三年前的17倍,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温室种植27栋,大棚种植215栋。出口生产基地已具规模。出口基地面积已达到8万亩,是三年前的4倍。境外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逊克县在俄米区建设的占地4500亩的农业园区已升级为中国黑河·俄罗斯阿穆尔州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今年又投资90万元对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这个园区现已成为我市对俄农业开发的技术服务基地。
绿色经济提升竞争力。着力扩大总量、整合品牌、保证质量、提升竞争力,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达到47个,比三年前增加32个,绿色有机食品监控面积达到230万亩,比三年前增长47%。
项目入手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我市立足重点工作载体化,载体建设项目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带重点建设四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六大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大物流中心和三个培训基地。四大生产基地是300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麦生产基地,10万头奶牛、20万头肉牛、百万只羊生产加工基地,百万亩饲料、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六大加工园区即完达山乳业加工园区、九三油脂加工园区、五大连池蔬菜出口加工园区、柞桑蚕养殖加工园区、嫩江九三畜牧产品加工园区、甜菜加工园区,现在这六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三大物流中心为北安北方大市场、龙镇粮食批发市场、嫩江大牲畜交易市场,现在北方大市场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年交易量在12万吨,交易额在5.6亿元,龙镇粮食批发市场已进入大连期货市场,嫩江大牲畜市场也已完成基本土建工程。三个培训基地是在北安、五大连池、嫩江各建一个现代化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重点开设种植、养殖、餐饮、建筑、电焊、车钳工等专业。同时从场县共建入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上的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新优势,推进农机对接,提高土地耕作水平;推进农技对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推进产业对接,提高区域内产业化水平。重点开展了农机跨区作业标准化,进行统一整地、统一种子化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农场模式化作业服务,仅今年,建大豆高产模式化示范田4处6228亩,农机跨区作业150万亩。
推广科技成果引领现代农业增效
我市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每年都举办各类培训班达1600期培训农民达2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达30余万份。不断强化科技园区建设,制订了《黑河市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市级科技园区3处,面积850亩,示范项目60项;县级科技园区8处,面积1854亩,示范项目220项;乡级科技示范园区66处,面积23.6万亩,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民达到4.7万人次。在全面推广增产新技术过程中。制定了《黑河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意见》,推广实施了农作物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应用、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十项先进实用技术,每年面积达3000万亩。重点抓了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建设,制订了《黑河市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建设省级标志性示范点3个,项目核心区面积2200亩,示范区面积2.5万亩,辐射区面积30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