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父老养育了我,帮我圆了大学梦,我不会忘记这份深情,我要用我的智慧回报家乡。”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在奔赴大学的路上,许下的诺言。三年后,大学毕业,他带着满腹的才华返回家乡,为父老乡亲们服务,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就是现任北安市畜牧110服务中心主任韩超。
韩超出生在北安市杨家乡李家村,童年到少年时代,因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境困难。他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乡、村干部捐助下完成的。他因此发奋学习,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业期满,他放弃了双城雀巢乳业集团年薪3万元的工作,回绝了北安农场局聘请他并给3万元安家费的优越条件,申请到北安市农村工作,决心报效家乡。2001年他被分配到石泉镇政府,不久就担任了石泉镇石昌村党支部副书记。
在石泉镇工作期间,他发现很多养殖户搞的青贮饲料堆表面20厘米已经变质腐烂,并发出难闻的恶臭味,严重影响了养牛户青贮的积极性。他凭借所学青贮技术,经多次试验终于调制出可以完全抑制腐烂现象产生的试剂。2002年他还成功搞了特殊青贮,即农户收回玉米子后,将单纯的玉米秸秆青贮起来,此方法能够正常收获玉米,还可将以往用于焚烧的秸秆青贮成口感好、营养全的青贮饲料。仅此一项养殖户每亩地可增收300多元,农户全部将玉米秸秆青贮起来,不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不会出现各季节饲草短缺问题。
由于工作突出,市政府在成立奶源办时他被借调到市奶源办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养殖户,他建议畜牧局组建畜牧110服务中心,得到了领导的采纳,聘他主持中心的日常工作。在110成立之初,除了他们每天去为养畜户出诊外,还有许多人到中心来咨询、取药,韩超发现养畜户来回取药总是心疼地掏出很多打车钱,有时还要耽误许多时间。他毅然决定用自家的房照作抵押,向建行贷款2.7万元,用于装备中心的服务设备。用1.5万元购买一台轿货车,作为110服务中心的义诊车,不但提高了出诊的速度,每出诊一次还可为养畜户节约十几元至上百元的车费,一年可为养殖户节约路费约3万元。余下的1.2万元他购买了诊箱、手术器械、检测仪器,并从省里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光碟,可为养殖户提供免费阅读材料。自110成立以来,韩超义务为养殖户咨询解答共3000余人次,包括用药、牲畜饲养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伴着每个日出日落,韩超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城乡养畜户的身边,为他们送去最新的饲养知识和养殖技术,他成为养畜户的主心骨。奶牛病了,畜主第一个想到的人是韩超,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养殖中出了难题,他们还是首先找韩超请教,他仍是精心指导,送去鼓励安慰的春风;在北安市各个层面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中,韩超更是一马当先,奔波在乡镇村屯,讲饲养、传科技、防疾病,现场解难答疑。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人认为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做,缩手缩脚,这往往贻误了发展机遇,这正是发展的大忌。只有抓住机遇,勇于创新,顺势而为,才能抢抓发展先机。完达山乳品北安分公司落户北安,农民养牛积极性普遍提高,而北安市没有大型的饲料企业,饲料缺口很大,解决不好将成为制约北安市奶牛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韩超通过朋友将外市一客商招进北安市开发饲料产业。他与市内各相关部门协助该企业租建厂房,帮助该企业到哈市购买设备,使企业顺利投产,不仅使百余名剩余劳动力得到就业安置,也将北安市畜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韩超成长于这块黑土,奉献于这块黑土他的事迹曾多次受到省、市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连续三年被北安市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北安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他光荣地当选党代表,并将出席黑河市党代会。
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