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读小学母校——黑河市实验小学60年校庆专刊,里面所刊载的“我与姥爷是校友”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口气反复读了两遍。
这篇短文作者,一年一班学生曹力丹在文章的第一段这样写道:“当我带着无尽的欢喜与新奇走进了实验小学的校门,这里培育出我的姥爷、妈妈、大姨,如今我也来到这里接受教育。”读了这段很普通的叙述,我这个于1949年毕业离校的老校友,别有一番感慨涌上心头。
老一代黑河人,特别是该校耄耋之年校友们至今都清楚记得,伪满时期,这里是“黑河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所在,那时,中国孩子对这所学校只有眼馋的份儿。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日本侵略者被驱逐出国门后,读小学的孩子们才分别从“惠永”、“大兴”两所小学,兴致勃勃地走进这所校园。所以,这所学校的历史,就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因为校园比较宽阔、平整,黑河解放初期的一些大型露天集会,不仅是庆祝剿匪胜利,就是镇压土匪头目、大贩毒犯的宣判大会,大都是在校园操场上举行的。同学们得天独厚,多受了不少政治、品德教育。作为第一代校友,对这所母校的感情很深、很深。
光阴荏苒,寒来暑往。弹指一挥间,学校经过六十载风雨岁月,如今生机无限,今非昔比的现代学习环境,令我这个年届七旬的老校友,好不羡慕。让在校就读学生,从学校发展历程中,受到切实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教育,大有益处。
真有许多同学想到了这一点。校庆专刊中的《我与实验小学共成长》一文作者、二年一班学生王桥然说,他所以选择了实验小学,也是“因为那里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几代人学习生活过的学校,时常听他们讲起在这所学校所经历的童年趣事。”小桥然接着这样写道:“爷爷总是说:‘现在的条件太好了,你更要好好学习。’”“爷爷说,他们小的时候就在这所学校上学,半截炮弹皮就是学校的钟。爷爷、奶奶就是听着这钟声完成了他们小学的学业。”这使他很受教育,决心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看来,众多祖孙三代或两代同校的家族通过学校发展变化的历史,教育新一代在当今优越的学习环境里,好好学习,做“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的新一代,可以收到优良传统教育的预期效果。值得广泛加以借鉴、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