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这本书,是6月。夏天开始的季节。燥热且日照时间最长。
但我喜欢6月,因为我的生日在这个月。
所以这本书就像是我在这个生日得到的一份礼物一样。因为喜欢而珍惜。
算起来我和安然并不熟悉。我是因为他的文字而认识他。他发表在那些时尚杂志上的电影随笔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的文字像一片忧郁而深邃的海洋轻易地就可以在你的心里波涛汹涌,使你因为内心漾动的那份孤独而记住他的名字。我们到现在也没有见过面,有时在QQ聊天会觉得他像我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我无法想像他的模样,因为他对我是熟悉而陌生的,直到在这本书里看到他一个朋友对他的形容:“戴眼镜、瘦弱,说话慢条斯理而有一份自在的气息。”26岁。摩羯座男子。13岁开始写作,影视编导专业毕业。曾就职出版社和报社。自由写作。
仿佛是这一刻,他在我的心里有了一个轮廓。
我在这个夏天的夜晚,在灯下读他的这本新书《我的自由式》——安然电影随笔耳边反复听着一首曲子《琵琶语》,它忧伤的旋律和安然的文字巧妙地吻合在一起,像甘泉在我的心底缓缓流淌。
我翻开书,先是目录就让人觉得欣喜“一场锦瑟年华、两个人的越南、三站三叹。四地情……六部电影一出戏……十种爱情奇境。”
他看了多少部电影啊,我不知道。只知道他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和电影。他常常会因为自己听的音乐去选择要看的电影。他说:“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就可能有爱情,再加一个人进来,就有了故事,错合分离就是故事。也是命运。”
他只有待在房子里才会感到安全,有电影陪伴才不会孤独。电影记录了他飘逝而去的岁月。关掉影碟机,写文字时,他喝绿茶、抽烟,在那些影像背后寻找另一个自己。
我看到他在代后记里写给自己的话,有一句让我很难过。他说:“有时,会流泪,为自己。那是我在房间里发出的惟一的声音。”
近来,又收到他的第二本书《听爱》,他的音乐随笔,精美得像诗意一样的图片,感性而美好的文字,再一次吸引我并感动我。
24岁的时候,电影和音乐是他生命中亲密的爱人,25岁时依然是,他相信35岁、45岁依然如此。我想喜欢他文字的人大多应该是孤独的人,想在那些记录电影和音乐的淡淡哀伤的文字背后找寻另一个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