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一个酷爱学习俄语的人,因家庭条件困难,曾一度自杀,经医院抢救治疗,目前已完全康复。出院后,他依旧锲而不舍地学习俄语,黑河丽吉雅俄语学习班的魏祥荣老师被他的苦学精神所打动,她说:“你要学到啥时候,我就免费教你到啥时候”这句话像暖炉一样呵护着海洋的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魏老师免费教授了他4个月的俄语后,日前因病去世。目前,海洋在家自学俄语,望子成龙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渴望儿子能学有所成,渴望在社会的关爱下儿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海洋一家四口是从嫩江迁到黑河的,现在住在爱辉区兴林街十委。父亲因脑血栓瘫痪在床已近7年,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母亲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心脏不好,每日操劳家务,照顾生病的丈夫。目前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就是19岁的弟弟海涛了,仅靠每月500元的打工收入来支撑全家的所有开销。海洋从小聪明好学,从去年5月开始,靠着每月帮粮店运粮所得的450元刻苦学习俄语。早上4点多在江边公园你经常会发现正在晨读的海洋。他特别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把一些复杂的俄语词汇抄在卡片上随身携带,稍有空闲便拿出来温习;特别难记的词他抄在纸上,贴在家中的镜子、墙壁等处,方便随时记忆;平常在街道上看到的用俄语标识的牌匾,不懂的话他就会用心记下来弄清楚搞明白;在上课的间隙他也尽可能地用俄语和同学进行交流。海洋又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深知家里的难处,平日十分俭朴、节约。他从来不和同龄人攀比吃、穿,衣服和鞋子大部分都是好心的邻居给的。他练单词用的俄语本,正面用完了用背面,几乎没有任何下笔之处,他才舍得扔掉。由于每天晚上都学到后半夜,加上家里的光线不好,海洋的眼睛有些近视,但当他得知配镜子又要花上一笔钱时,他对母亲说“不用配了,我先忍着吧。”俄语班的老师和同学也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学习上认真扎实的海洋经常赢得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钦佩的目光。
采访过程中,海洋的母亲几度泪流满面,她为自己不能给求学的儿子提供条件而深深自责,如此悲切的爱子之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相较于同龄人,海洋的身上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他是家里的长子,需要赚钱养家。尽管家里的生活和自己的学业急需用钱,海洋对钱也自有一番见解。他说:“等到将来我有钱了,我会用它救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海洋最大的心愿是继续学好俄语,将来当一名俄语翻译,走出国门。但每月将近300元的学费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仍然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海洋特别希望获得一个免费代培的机会,由公司出钱培训他,学成之后为公司效力。除此之外,海洋也考虑过贷款的问题,由于他不是在校学生,家里也没有东西可供抵押,很难达成。长久以来,凭着自己的坚强、努力和自信,在俄语学习的道路上,他一直没有放弃梦想和希望。他说:“这条道路尽管艰辛,我也会勇敢地走下去,直至实现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