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我市图书市场经历了去旧迎新、去伪存真,即将画完又一个充实而多彩的圆。通俗历史图书的“龙抬头”,老作家以新秀姿态出现……诸多书业现象给图书界带来了若干亮点,也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盘点今年的图书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新与旧、经典与新说、引进与输出的有趣对比,在回味与思索中,这一年来我市读者的读书趋向和市场坐标也逐渐明确。
博客出书商机乍现
早在2005年末,就已有数据表明,中国博客的注册量达到了3340万。2006年伊始,中国重量级网站新浪大打博客牌,把诸多名人请到新浪建立博客,一时间“博”风四起,新浪聚集的名人多达上百位。而新浪名人博客中企业家点击率排首位的潘石屹的博客被编排成书,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有出版社将徐静蕾、戴军、梅婷等人的博客陆续出版成书,“博客书”已然造响了声势。就目前的市场反应看,博客出书暂时还没有体现出巨大的利润空间。但作为出版界与网络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合作,博客出书必然与网络文学一样,要经历一个起步、助跑的过程,然后才能迎来利润的冲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个人出书、名人出书汇集在博客这一载体上,一旦被有规模地开发,便会带来无限商机。博客出书热,2006年是第一年,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年。
拉动市场的文学图书
文学图书历来是图书市场的卖点。接受群体的广泛与出版社的营销运作,使它们常常位于销售榜的前列。今年,《莲花》、《兄弟》两本文学图书的推出,却有着和往年不同的“火爆”。这个火爆,是销售的火爆,更是图书运作的火爆。这两本图书,从先期的“天价稿酬”、“余华十年一剑”的宣传造势,到《兄弟》分为上、下两册的间隔发行,都是以捕捉读者的兴奋点和心理期待作为背景支撑的。这些运作使文学图书彻底地商品化、大众化,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但是,造势未必得势,叫座未必叫好。好的文学作品起码应该有好看的故事、深刻的内蕴和完美的情节。这两本2006年最为读者耳熟能详的文学图书,甚至在语言和表达上,都得不到评论家的一致认可。更有评论家认为,这两本书的作者离小说本体更远了。同时,被评论家看好的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和李锐的《太平风物》,依然秉承着文学图书影响力小、受众面窄的命运。这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面对一个问题:拉动了市场的图书,并没有拉动文学;拉动了文学的书,如何才能和市场进行更好的结合﹖
通俗历史图书“龙抬头”
历史图书的出版状况,在近几年经历了几起几落。今年的历史图书,却在正月里就展现出“龙抬头”的新气象。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讲授以来,受到众多易迷的追捧。年初,《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数量就达到了15万册。作为畅销书的另类风向标,《易中天品三国》盗版的迅速出现,更表明了该书的热销。随后,一系列“正说历史”类的通俗历史图书都火了,《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正说清史十二帝》等品读历史、解读历史的书,都登上了书店畅销书的排行榜。这些书,在重新解构梳理历史与历史的通俗化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极好效果,这也恰恰说明了读者的成熟与市场的理性。在绝对的市场标杆下,只有新的思维、恰当的表达和厚重的内涵结合,才能“叫好又叫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