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来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场的报道
http://heihe.dbw.cn   2006-12-15 09:42:01

  建设农场,人称“小江南”。它没有辜负这个美誉,今年,它成为全国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县之一。5000亩大豆高产攻关田单产达255.2公斤,同经纬度相比,比美国高出50余公斤。5年来,全场农业连续获得大丰收,粮豆平均单产增长30%,种植业职工人均收入年增长36.4%。这个贫困场在农业生产上为何有如此出众的表现呢﹖

  建设农场有24.5万亩耕地,1.4万人口。人多地少如何提高农户的收入﹖场领导达成共识,同样是种地,提高投入产出不是关键。垦区推行标准化作业已经很多年了,但一以贯之、一丝不苟地做好才是关键。深谙此理的建设人,把作业标准细化到每一个方面、每一种作物、每一个环节。通过严格的制度和监督,标准化水平逐年提高,产量和效益明显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第三管理区职工郝贵友念着标准化作业的好:“2001年以来,农场提高标准化作业标准,我种地就像绣花,产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他种着200多亩地,还和人合伙买了个1002拖拉机。每次整地时,郝贵友都不忘在地头“圈两圈”,“这叫种满种严,如果整地不达标准就不验收,等于白干。”郝贵友回答说。2004年,作为建设农场第一位购买凯斯285的大马力机车的人,一脸严肃的徐兴奎干活时也有板有眼:“不认真不行,现在有机户和种植户签责任状,跑了粗有机户就得包赔种植户的损失,去年有个车组喷药时产生药害,赔了种植户五六千元呢。”严格的作业标准换来良田万顷,来自农业部的老专家看到建设农场的大豆后,感慨地说,如果全国的大豆都像建设农场这样种,我们的大豆就不用进口了。去年,农场还申请了“年轮”为商标的绿色食品标志,8万亩作物获得资格认证。几年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农户增收500多万元。

  种同样的地,却有不同的产量,先进的农艺措施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农场推广的小麦缩垄增密技术,始创于建设农场。说起这事,吴凤霖有几分骄傲:2004年末,他出去开会时有些地方种植药材采用缩垄密植时突发奇想,能不能也用于小麦呢﹖回来后,他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实验在多少株的情况下,既不影响通风透光又能增加产量。进行小区实验后,他们又与垦区一家机械厂合作,于去年春天生产出缩垄增行精播机的样机,并一次试播成功,一公顷小麦从700万株增加到900万株。但新耕种方法让人怀疑,连这台价值4万元的小型精播机也没人要。最后三区的郝贵友车组勉强接了过去:“整完地就没啥活儿了,买台试试吧。”这是他最初的想法。没想到用这种方法播出来的比过去一亩多增产50多公斤。这下,他们车组可“火”了,播小麦播亚麻,6天挣了2万多。“现在看,买大型精播机好了,活儿都排不开。”郝贵友直后悔。“不看广告看疗效”,人们也认识到了这机械的好处,今年又进了4台。对农业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大约十年前是春施肥,而今提倡是秋施肥,建设农场则颠覆了这一已被人们接受的施肥时令,2002年,重新改为春施肥机播后芽前施肥。说起它的好处,吴凤霖耐心地讲解起来:“它的效果要比秋施肥好,以二铵为例,春施肥比秋施肥一吨便宜百十元,现在的春施肥与过去的春施肥最大的区别是,过去的是先施肥后播种,种比肥深,不利于种子的生长,而现在是先播种后施肥,真正起到了深施肥的目的。”今年,他们先后推广应用了“麦类作物播后芽前深施肥”、“麦类缩垄增密”、“大豆分层、定量定位施肥”等10多项农业新技术。5年来,全场粮豆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增产粮豆3万吨。

  为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他们利用科技咨询,举办科技培训班、有线广播电视播放科普片、现场指导等形势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普及工作,让科技意识入了脑入了心。2004年,农场刚推行大豆大垄高台种植技术,种了近20年地的刘成志就接受了。“五六年了,农场推的东西都挺好。”所以,虽然大垄高台打破了几十年来的种植模式,老刘还是接受了这种新生事物。殊不知,为了取得农户的信任,农场付出了许多代价。去年,在小麦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农场与农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往外销售一公斤赔六分钱,为此农场共拿出三四十万元。前年,农场觉得种植韩国红辣椒可行,但在实验园区试种了两年,效果都不理想,农场决定放弃,算下来,共计损失20多万元。“调整种植业结构,一定有把握让农户挣钱再推广。一定要讲诚信,一朝失去民信,几年都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场长王克坚如是说。正是基于此想法,农场投资2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科技示范园区、高效经济作物展示园等,一些新的经济作物和新的农艺措施试种取得较好的效益后,从这里走向全场。说起大垄高台的好处,郝贵友如数家珍:这种方法既抗旱又抗涝,尤其在今年这种年头优势特别明显。头一年药物处理好了,第二年效果就显现出来,同样是7公顷地,大垄高台只用300元钱的人工费,而按小垄种,就得花五六千元的人工费。“去年我们邻居的亲属老孙在农场打工一年去吃喝的拿走2万元,今年用大垄高台,草少了,现在他才挣1500元钱。”2004年,农场开始推行保护性耕作,以前是深松一遍,再耙两遍,现在有503B复式综合整地机,碎土封墒一遍成,一亩减少5元,还不破坏土壤原状态和含养成分。一些科技意识渐强的农户看到买回的洋家伙不称手,居然动手改造起来,四区农机助理卢东升说,农户看503B松土松不透,从深松器上得到灵感,将助松器应用于503B上,达到了深松效果。“约翰·迪尔的深松犁购买时是单排深松,没有助松器,而今都给它改成双排深松,还加了助松器,虽然改装费花了上千元,但整地效果显著。据统计,近年来,农场的小发明小革新有十余项之多。

作者:陈子婴 张本伟 王凤兰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