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基层,管理区区长、党支部书记就说了算,可谓“一言九鼎”。现在,大西江农场6个管理区、16个居民组的区长、支部书记没一个说了“算”的,遇到大事小情他们只能“提议”,通过居民组的民主议事会讨论定出议案,再交到农场工会“复议”,然后由农场“审核”,最后还得由全组职工通过职工大会决定办不办,怎么办,决议权始终在职工手中。去年,大西江农场工会专门制定了这样一个“基层民主决策流程”,并在全场推行,强化了基层民主管理,集中了职工智慧,形成了干部职工携手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土地发包,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关系着农场和谐稳定。今年11月初,大西江农场按照总局的要求,出台了新的土地发包意见。人人有地种的发包办法出台后,使农场职工群众的种地热情迅速高涨。由于农场耕地共分为5类,承租费用高低有别,基本田的划分极有可能造成职工群众的不满,引发新的矛盾。农场党委决定,还是由职工群众自己当家做主。第五管理区第一居民组职工吴秀勇原种植规模田3公顷,今年按照新办法,他可以享受1公顷的基本田。但是额外分配基本田,造成土地分散,将会给管理造成不便。居民组的民主议事会认为,这种情况的职工应该在原种植的规模田内划分基本田,这样既保证了种植面积,又方便了管理。一份提案提交给了农场工会,工会复议后,再上报到农场审核。在居民组职工大会中,此办法以绝大多数赞成票获得通过。第五管理区第一居民组议事会主任陈青林说:“农场把分配基本田的重任交给了民主议事会,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代表的就是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第四管理区第二居民组职工吕国权,以往每年费挺大劲才种上5公顷大豆,由于他承包的都是3等地,地力差,沙化较重,使他只能徘徊在微利与亏损之间,赶上丰年,也只收入2000多元。在这个居民组里像他这样的职工还有很多,由于好地都攥在外单位的种地大户手里,本组职工只能吃些“残羹剩饭”,让职工群众反响强烈。去年春,居民组党支部把这个问题列入到了议事内容。民主议事会讨论后,决定要重新发包组内耕地,而且发包过程要全程公开,杜绝外来人员冒名顶替承包耕地。经过农场审议后,职工大会“合议”,最后得出“决议”:全组290公顷1等地平均分配给组内的58户职工,210公顷3等地则以市场田形式,以先对内后对外为原则进行发包。此“决议”出炉后,立即得到了全组职工群众的赞同。职工王海生在新一轮土地发包中,得到了4公顷的1等地,去年年景不错,他一下就赚了5000多元。职工秦四清,不但分到了5公顷1等地,他还承包了5公顷的市场田,一年下来,平均每公顷收入1000余元。今年,他种植的小麦又是喜获丰收。来到居民组交地款时,他高兴地说:“民主议事让咱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呀”
去年,第四管理区第二居民组还把贫困学生评选的权力交给了民主议事会,通过民主议事会公平、公正、公开推举,最终确定了7名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补偿户,让全组职工群众心服口服。第三管理区第三居民组职工任宝江的爱人患有肺癌多年,一家三口人仅靠他打工来维持生活。去年底,居民组议事会不仅帮助他争取到了3公顷的扶贫地,还在居民组为他安排了清积雪、扫厕所等工作来增加收入。已过不惑之年的第二管理区第三居民组残疾职工禚福全,患病多年,老婆改嫁他人。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去年,通过居民组议事会上交提案的办法,为他申领了低保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今年春天,居民组民主议事会把他定为危房改造户。如今,禚福全的家已经焕然一新。住着整洁明亮的房子,老禚美滋滋地说:“是民主议事会为我解决了生活困难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