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云霞空中飘,
天上飞来金丝鸟。
啊……啊……
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
长征不怕路途遥。
……
这首优美深情、婉转独特的西南彝族风情歌曲,自从建国15周年伴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问世,便风靡歌坛,久唱不衰。如今,就连走村赶场的二人转艺人,也会用葫芦丝吹奏这首演唱难度极大的著名歌曲。一曲名歌,还造就出一位享誉歌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而首唱这首歌的邓玉华,当年却差一点因为它的演唱难度,而退避三舍失去一举成名的机会。但是,这首著名歌曲的作者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竟然是建国初期从北大荒的农村海江乡考入嫩江县第一中学,又从一名中学生投入到火热军营中的臧东升。如今,他已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卫歌舞团的艺术指导,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文职将军。
知道臧东升的人,大多是通过这首当年《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中极少采用的新创作歌曲《情深谊长》,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除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在海内外华人乐团中经常演奏的民族管弦乐曲《迎亲人》,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还先后创作过歌剧《沂蒙儿女》、《菊芳千秋》,乐舞诗《大同梦—孔子春秋祭》等大型音乐作品,而《情深谊长》这曲名歌,就是选自于他1962年创作的舞剧《红流》。他还先后为影片《两个小八路》、《孔府秘事》以及《最后一个军礼》、《蒲松龄》等六部电视剧创作了精湛的影视音乐,《青岛,青春之岛》、《南方的红土地》以及《郑板桥传奇》等多部电视音乐片和广播剧音乐,也都是他的精妙之作。他的音乐作品曾30余次在全国和全军获奖,《情深谊长—臧东升歌曲选》等多部作品集,成为《献给时代的一束鲜花》。自从这个圆脸干练的年轻人1956年走出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东北音专的大门,他便一往情深地为祖国而歌、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同时,作为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他,也一直没有忘记为家乡而歌。
作为一个嫩江人,臧东升对家乡一直魂牵梦绕情深谊长。1989年金秋时节,久别故土的臧东升偕夫人回乡省亲,在返回部队前夕,听说我正在摄制嫩江县第一部电视系列片《富饶的嫩江》,认为这是了解家乡的最好捷径,于是抽时间看了其中的《边城怀古》、《北国粮仓》和《山野情趣》等介绍嫩江县历史和城市建设及工商业发展,大农业及山野资源和风光风情的几集,领略了家乡自新石器有人类活动记载以来,尤其是清初“筑城永戍”以来300多年的发展史,深为解放以来他离开故乡后这些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突飞猛进的发展进步而激动,为嫩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骄傲。同时,也为我亲自为电视片谱写的插曲《山环水绕嫩江情》所触动,他说,故乡情是一个好儿女的最可贵情结,作为一个嫩江的游子,我非常感谢你们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做了这么多工作和贡献,同时我也感到非常惭愧,一直没有为家乡做点什么。他说,故乡,是让我永远保持青春活力的不竭之源,嫩江——一条永远年轻的江,一想到这个名字,我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他与我约定,一定要为家乡共同创作一首歌曲,让我们的家乡插上歌声的翅膀。
由于工作太忙,东升走后,我虽然也写了两个歌词的开头,但都是小花乍开没有结果,尽管合作歌曲的事暂时搁下了,但是对于东升的情感却越来越深,越来了解的越多。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建国初期嫩江一中那个浑身艺术细胞经常在街头扭秧歌、演活报剧的圆脸小胖子,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让我引以为荣的老校友。2002年春风乍起,一直热心歌曲创作的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枫找我商量,要编印一本专门收集嫩江人的创作歌曲集《嫩江之歌》,并想请臧东升做总顾问、同时希望他也能为歌曲集写一首歌。这个提议,一下子勾起了我十几年前那份情感之约,我立即翻出当年旧稿,波光乐曲一起激荡在我心里——
看见你的波光,就看见少女的目光,
听到你的名字,就感到青春的欢畅。
你披着兴安岭的山花而来,
你带着白桦林的芬芳而来;
你踩着一路金沙而来,
你唱着无尽的赞歌而来。
我迅速捕捉住心中的乐感,并试着谱写了一曲《嫩水情歌》。
很快,一纸飞鸿从泉城飞来,一首情深谊长的优美旋律汇入“嫩江之歌”——《嫩江,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