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日报》一版日前刊载的一篇议论文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马路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知荣明耻的重要场所。”这话颇有道理,发生在黑河至爱辉镇公路上的下述事件,便是这一见解的又一次例证。
爱辉区爱辉镇头道沟村民郑龙臣、姜吉新,在送到黑河市委办公大楼、写在大红纸上的感谢信上这样写道:“9月1日上午,6个月的儿子因食物卡住食道呼吸困难,四肢发软,急忙抱着孩子跑到路口搭车去医院。可一连拦了好几辆车都没有停下的,家里人万分焦急。孩子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生命危在旦夕。正当家人手足无措的时候,市委宣传部的司机舒衍辉和赵崇峰,驾车从他们面前经过,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停下车来,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并把他们接到车上,一边安慰、一边急速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途中还主动把手机借给他们,供联系亲属和医生之用。由于孩子得到医院较早救治,得以脱离危险。”写信人后来满怀感激之情地说:“是舒衍辉和赵崇峰两位同志挽救了我们的儿子。他们的恩情我们全家永生不忘。我们全家真诚感谢市委宣传部培养出来的好干部。”
按感谢信所说,在他们得到舒、赵帮助之前,便有好几辆车从他们身旁通过,但都没有停下。停与不停,上前不上前相助,二者之间的境界,有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别。
俗话说:“见死不救是小人”。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传承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汽车驾驶员,怎能路见求助者,事不关己,便不予理睬呢?
在日常生活中,司机这个职业有比其它岗位更多的展示助人为乐的机会。一个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司机,遇有求助者,特别是需要抢时间到医院就医的病人,是绝不会视而不见或反而一踩油门加速越过的。
胡锦涛在倡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中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学习实践“八荣八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各自的岗位做起,以实际行动彰显知荣明耻社会新风。
对司机说来如此;也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