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天冷了心热了—记红星农场三项爱民工程
http://heihe.dbw.cn   2006-11-17 10:32:12

  虽然11月的北大荒天寒地冻,但红星农场职工群众的心却热乎乎的。

  1100万元给农机安个家

  11月9日,零下17度,可职工李宪斌一点也不觉得冷:他和他的“迪尔9320”型大马力联合整地机在农场新建的现代化农机发展中心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往年,李宪斌的车停在路边,时时担心安全问题不说,还风吹日晒的减少使用寿命,而且保养、检修不方便,但现在有了农机发展中心,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像李宪斌一样心里感到热乎的,还有农场的273名机务工人。他们拥有动力机械和各类农机具1500多台件,按照现代化农机管理的要求,农场原计划用3年时间,在7个管理区各建一个农具厂,每个农具厂投资150万元。但今年农场领导放眼工作长远,根据管理区农具场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及今后农机更新的需要,改逐年建、分散投入为集中建、一次性投入,投入1100万元,用6个月时间建成了占地7.5万平方米的农机发展中心。不但提前两年半时间,节省资金300万元,减少用地6.5万平方米,而且可以延缓农机具因停放不当造成的自然侵蚀和老化,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每年可节约资金10多万元。新建的农机发展中心拥有机车库房118间,设有可容纳150人的农机培训教室,并有零配件销售室和调度室、休息室、办公室、淋浴室、展览室、活动室。农机发展中心还预留库房10间,预留待建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不但满足当前农机具停放的需要,还能适应以后农机更新的需要。明年,农场还要为农机工人盖一座住宅楼,每平方米补贴200元,供热费补贴50%工人们心里能不热吗?

  为贫困职工送去温暖

  “我今年再也不挨冻了,就算是喝凉水,心里也热乎。”往年把水管冻裂的张秀英大娘,今年从十里外的水利队搬到了场部居住,说这话的时候,她是满脸的高兴。和张大娘一起住在水利队的还有38家贫困户,这里属农场的复垦单位,他们大多搬迁困难。年初,农场特事特办,一次性为他们补贴27万元,将他们全部迁出,解决了贫困户多年来的冷暖问题。这几年,在农场关怀弱势群体的同时,全场党员干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爱植在贫困职工的心里,使他们感受到了全社会的温暖。2004年4月,农场针对每年农场出现的个别职工因患突发性疾病无钱医治的情况,成立危重病人救助基金会。仅几天时间就收到机关干部、基层党员自发捐款6.8万元,先后救助了17名危重病人。后来,农场全体干部又拿出自己全年工资总额的2%建立“公仆助学基金”,每年统筹13万元资金,对全场需要特别关心的青少年实行特殊救助,使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目前,接受特殊救助的130多名青少年无一辍学、流失。

  五条路修热万民心

  建场57年来,农场不知放过多少鞭炮,但数11月5日这天放的鞭炮最响。这一天,农场建场以来出场的第一条白色公路建成通车了。这一天,无数百姓站在寒风中把自己的掌心拍得通红,57年中多少大事、小事,但只有这件事全场1.3万百姓最关心。通车以前,从农场场部到赵光镇前进村这段路最闹心。不但农场人闹心,外地来农场的人也闹心。看着好不容易联系好的客商就是不愿进场,看着能挣钱的新鲜货就是拉不出来,农产品贱着卖,外面的东西高价买。但现在好了,今年农场筹资1900万元,修通了从农场场部到赵光镇前进村的21.6公里长的通村路,接通了省道,治好了心病,打通了制约职工致富的“瓶颈”。除此之外,农场今年还投资430万元,对场部地区2900余米的四条主干道的沙土路进行硬化。本报特约通讯员韩红运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