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文化精神、先进科学意识,构建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切实把教育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进程之中,真正把教育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自身优势服好务,是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教育为新农村服好务,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工作。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办法,收到了一定实效。
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对101所中小学的70215平方米的D级危房进行了改造,规划建筑面积72238平方米,总投资7289.83万元。其中地方自筹2610.8万元,使我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争取上级支持建设资金1150万元。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农村教师晋升职务采取倾斜政策,对农村教师培训实行“送教下乡”的办法,切实减轻了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开展了城里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一对一”支教活动,近几年选派了300多名城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开展了普职融通办学,使升学无望的孩子掌握了一定职业技能。通过上述等措施,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不仅农村学校升学率逐年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能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为新农村建设储备了后续人才。
我们从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入手,启动了“农村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农民培养落地人才,引领农民科技致富。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到目前共选派136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担任村副书记,为农村学校、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279名农村高中生经过考试被省内高职院校录取,学成后回到家乡创业,将带动农民科技致富。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阵地建设。我们为全市64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了影碟机和109种最新农村实用技术光碟,解决了缺师资、缺设备、缺技术等现实问题,丰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我们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坚持开展以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燎原之冬”活动,每年的培训人次都在20万左右,人均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我们从提高农民收入着眼,启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经过我们的努力,各县、市职教中心都被当地政府指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开始了培训。为了解决培训工作无针对性、实用性教材的问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编写《进城务工农民维权手册》、《创业教育读本》,这项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拨付了专款印刷,免费提供给农民。
我市开展帮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活动后,我们将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帮建的重点放在了改善村校办学条件、开展农民培训方面。
为了充分地发挥教育优势更好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要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确保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道德素养。实施远教工程,将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大部分农村,为农民提供快捷、优质、经济的服务。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黑河市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抓住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取得长足的发展,也一定会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日 期:2006.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