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个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聚合点和中心区,发挥城市的这种特有功能,辐射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加快农村发展的需要。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各级财政部门要履行好“政府投入”的责任,切实把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支出范围,把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每年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要达到国家的原则要求,让财政更多地服务农村,惠及农民。要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和资金,进—步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资金办大事。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增加对农村的贷款投放。形成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和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和多元投入格局。
为保证我市新农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局,建设、国土资源、规划、设计、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要指导帮助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从住宅、用地、村屯道路、绿化美化、用水用电等方面统筹做好规划,防止计划不周,推倒重来或伤筋动骨地大修大改。教育、体育、文化、宣传、广播、卫生、计生、政法、精神文明建设等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好农村的文教、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电视、广播等配套建设。扶持农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农民小剧团、小乐队等农村文化载体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和现代文明程度。
发展和提高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民不断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农委、乡企、非公有经济、经委、发展改革委、科委、商务、招商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和非农产业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外向型经济、劳务经济、绿色食品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通过培育集群,打造名牌,招商引资,项目牵动,大力发育新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优化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大农民早日走上富裕、小康之路创造基础条件。
以城带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抓实、抓细、抓出成果。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好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和力量。市、县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包村制度,实行定点帮带。要积极开展场农场工森工共建、军民共建,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日 期:2006.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