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图景要靠农民自己来描绘。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些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高素质、培育新农民。
首先,要用新思想教育新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走新型农村发展道路,使他们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过程中不断受益。
其次,要用新技能武装新农民,不断提高致富的本领。要把教育培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大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平台,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水平,进一步拓展更宽广的致富门路和空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都能掌握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信息知识。
再次,要用新风尚塑造新农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促使农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尊老爱幼、履行义务、团结和睦;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纪律和村规民约,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做到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充分重视挖掘保留在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用作村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们自觉远离各种丑恶现象。
总之,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核心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只有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将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日 期:2006.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