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大西江农场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将面临和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请看来自大西江农场的调查。
新农村怎么看
什么叫新农村?从国家刚刚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时,这个问题便已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富了就叫新农村吗?楼房多了就叫新农村吗?
谈起新农村,大多数职工群众认为,生活富裕,能住上宽敞的楼房就是新农村。原大西江木材厂职工吕荣权说:“啥叫新农村,老百姓手里有钱,一排排楼房,溜光的水泥大道,那就是新农村呗”机关干部岳春玉却认为,农场要达到新农村的要求,不光是要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还有农场的生产水平,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文化素质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家合万事兴。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忽略职工群众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
面对新农村建设问题,这个农场领导班子冷静地思考,认真的分析,在认清形势的同时,心中还打着一个大问号——
新农村怎么办
当务之急是明确定位。大西江农场领导班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和分析了农场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在严谨的论证之后,任务逐渐明晰: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畜牧业、龙头企业与多种经营齐头并进,迅速提高农场、职工收入,在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精神文明及职工群众素质教育的投入,做好“民心工程”,凝聚人心,提升职工群众整体综合素质。
任务明晰,方向正确,实施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稳中有胜,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铺设好行驶的轨道。反之,忽视长远规划,低头跟着感觉走,就会脱离方向,发展也就如同纸上谈兵。
为了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个农场制定了“十一五”整体规划,确立了奋斗目标,概括为七项任务,5个具体目标。
冷静而不保守,开放而不盲动。为了正确制定战略路线,场领导与中层干部三天两头就坐一起研究,讨论稿修了又修,改了再改。最终决定,今后五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体制完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城镇建设、职工教育、公共文化等七个方面,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场格局。”
规划好制定,实施是关键。全场上下都在拭目以待——
新农村怎么干
大西江农场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首先应从旧问题入手。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多年来,这个农场始终坚持农业成本逆控,但由于多种原因,农场在管理费用上一直是没有太大的动作。今年初,各单位各科室,经费一律实行硬指标,超额自负,并实行余额奖励制度,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干部公款私用现象的出现,又节约了支出费用,全场管理费用一下缩进了699万元。
养殖户们提出农场收取的水费、卫生费太多,负担过重。为此,农场党委研究专门下发了文件,春夏秋三季为放牧季节,牲畜不在家饮水不收取水费;农场还对基本田分配、学校收费制度透明度、取暖费、上下水等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进行了及时地解决。
通过几年的努力,大西江农场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化小城镇,崛起在黑龙江省西部边陲。现在,全场职工人均住楼面积达22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24平方米,农场还被省政府评为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先进标兵。即使如此,大西江党政领导还是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继续投入并完善城镇功能及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
日 期:2006.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