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在扎实稳步推进中,既不能急躁,又要有紧迫感。
我市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2005年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乡村人口达11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4.4%;第一产业增加值45397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7.8∶15.7∶46.5,农民人均纯收入3324元。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说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县域乡镇村屯之间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农村中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
从目前还比较落后、发展亦不平衡的农村向新农村的目标跨越,任务既艰巨又繁重,不可能靠短时期的工作来改变,急躁不得。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就等、就靠、就慢慢来,而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努力加快。要在调整和优化布局的前提下,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城乡联动、以城促乡;明确科学的目标体系,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核心任务,坚持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启动之时就要着眼未来搞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目前,省里确定我市6个乡镇64个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这些试点也是我市鼎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试点乡村有能力、有实力发挥主体力量,在省、市、县的指导帮助下,先走一步,搞好一些。近期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着眼于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着重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期盼的实际问题。
在抓好试点的同时,也要统筹推进非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望、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眼下可以做的事情破题,扎实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日 期:2006.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