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正文
编织希望的梦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6

  

  汉科小传

  司汉科,黑龙江日报主任记者。1975年高中毕业,先后在内蒙古的甘河农场、巴彦农场当过工人、小学、中学教师,在北安农校教过10年英语,1993年研究生毕业到省报工作,先后在省报经济部、新闻观察部、哈尔滨记者站和生活报等部门工作过,现就任黑龙江日报驻黑河记者站站长。

  最近出版的汉科文集是集汉科多方面创作成果,《丁香梦》是一本小说集,收录其中的大部分是近年来的作品。诗集《生命之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哲理诗、爱情诗和山水风景诗。《新写实小说论》是对近年来当代文学出现的新写实主义流派小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作家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勘察。《记者的眼睛》是一部新闻作品集,收录的作品是作者近十年发表的新闻作品的一部分。《课堂艺术学》是作者当14年教师的一个总结。

  汉科印象

  采访汉科做为他的好朋友有点多余,不就是有点调侃、有点爱笑、有点腼腆,还有点书生的汉科吗?没感觉他深刻到哪儿去,直到有一天他把出版的《汉科文集》放到我的桌上时,我有点惊讶,怎么一不小心,一夜之间就成就一个文化名人了呢?共事10多年的我好象第一次认识他,挑灯细读他的文集,我才真正了解一个全新的司汉科。文集包括小说、诗歌、文艺理论、新闻和教育学专著,这是迄今为止,我省第一个出文集的记者。

  我的采访直奔主题,作为身经百战的老记,面对采访自己他倒显得不好意思,采访结束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记者我们每天都忙冒了烟,你的文集是用什么时间弄出来的?汉科的回答是"挤"。人都有惰性,不挤没时间,不挤没动力。汉科说,人,总得干点什么,有人愿意打打麻将,有人愿意打打扑克,这都是一种过法,但我愿意写点东西,杂七杂八的。啥都想写。从汉科的话语记者感悟他的性格。于是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走过的人生经历。

  关于汉科

  随父辈开发北大荒的流转生活,装满了他的童年。

  那黄了又绿,绿了又黄的荒草不知伴着他度过多少春秋。

  司汉科说,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正是文革十年,文革结束我高中毕业,所以我们这代人是垮掉的一代,没正经读过什么书。本属于收获希望的年龄,却收获了荒芜。这种特殊的经历磨砺汉科的性格,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汉科说,总结我们这代人应该定义说,垮掉的一代、读书的一代、思考的一代和不断追求的一代。

  司汉科跨入校门文革便开始,文革结束他的书也念完了。等到恢复高考汉科发现他们这代人什么也没学。为了抢时间,抓青春尾巴,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书本成为他业余时间的最忠实的伴侣,参加工作后,司汉科回忆说,最初在农场当工人那几年,工作之余,别人瞎胡闹,他躲在一边看书,晚上再困再累,他仍坚持写日记和写诗。汉科自称,读书和写日记的习惯帮了他,使他写起东西来不太费劲,比如他的小说、诗歌也是平时的日记,不刻意去写,有感而发,长了,日积月累,就成就了这些东西。

  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汉科先后读了中专、大专和研究生,他回忆说,他在中专当教师的10年是他人生最忙的10年,他一方面教大量的课,一方面还要进修英语和中文,那些年,每年都有10多科考试,他要教课,还要进修,还要带儿子,还要写作。这样他在同一年拿下两个大专文凭,这在同龄人中是少有的。这些人生经历对汉科来说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他的诗歌和小说大多都取材于这些经历。

  关于写作

  汉科说,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文革,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理想主义色彩多一些,那个时代教导的"拼搏向上,永不服输"成为这代人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我改变命运的动力。这在小说《丁香梦》中的主人公身上有明显的体现,王可的命运并不好,但他对命运不服输,不断追求。他也迷茫,也忧伤,但并不消极和气馁,迷茫与忧伤,进取与拼搏,几乎成了这代人特有的气质。正是这永不服输的性格使他从农场到小城,从小城到省城,从写日记到搞创作,从搞创作到作学问,从作学问到最后出版自己的文集。

  在采访中,汉科说,他并不是很有灵气的那一类人,但是作学问除了勤奋,他认为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也非常重要。他的教育学专《课堂艺术学》和《新写实小说论》就是敢想敢做的结果。课堂艺术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和方法论,他坚持认为能,并在考研时的复习题的背面写下了这本书的提纲,后来的一些专家并不认可他的观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作学问就是创新,敢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新写实主义是当代文学最前沿的一个流派,能不能从理论上全面勘察和梳理这一流派,当时文学界没人敢做,那时汉科在读研,这一流派还没有定论,一般人不愿意搞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偏下决心把它搞出来。汉科说,那时在写论文时,他却不务正业,搞起小说创作,小说《丁香梦》就是那时创作的,敢想敢为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必要。

  关于成功

  作为记者你出了《记者的眼睛》,你认为如何才能当一个成功的记者?面对汉科我常常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汉科说,作为记者,我不想谈太多,我的先辈和同仁作的都比我出色,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一个学会走路的新闻人,无权奢谈成功。我的新闻集只不过对我记者人生的一个总结,如果大家能从中读出点愉悦,说这小子做新闻还能沉下去,还思考过,还碰过硬,还对得起新闻记者的称号,我就宽慰了。

  除了新闻作品外,在文集里记者还切身地感受到汉科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比如小说、诗歌创作,教育专著等。汉科是如何想起搞这方面的研究的?汉科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由于新闻从业是个特殊行业,严格说,记者是个杂家,所以当记者很难出名。但杂家有杂家的优势,梁衡在谈到记者时说,许多记者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后来成了作家、学者,这就是功夫在外而不在内,我的记者经历,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行业,这为我搞这方面的写作和研究很有帮助。将来,我还会利用记者的优势,继续搞些创作和某些方面的研究。

  关于文集

  汉科说,他的这些东西不是一天完成的,是多年的积累,但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打算出版,是在1999年。

  汉科说,那一年,我在生活报学会了打字,这为我整理这巨大的工程提供了条件,我决心整理出版我的文集。之后,我到了哈尔滨记者站,这段时间不是很忙,使我有了大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去整理这些东西。

  之后,我又到了新闻观察部,这是我最忙的一段时间,但我仍坚持白天写稿子业余时间改文集。到2001年2月我下黑河站之前文集的初稿就完成了,之后又反复作了修改、补充和设计、校对工作,今年的5月正式交出版社出版。

  整理过程是一个劳神的过程,有很多文章进行了改写、重写、比如《课堂艺术学》原稿的很多观点和提法都过时,等于进行了重写,再加上我离教育界很久了,又占有资料不全,写作的甘苦可想而知。

  《丁香梦》是一本小说集,收录其中的大部分是近年来的作品,其中《丁香梦》是对新写实小说一种新的叙述观的尝试,是一部专门为少妇量身打造的爱情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荒原》是一部反映盲流点生活的中篇,跑盲流。闯关东是中国文革时期一种独特现象,小说正是把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告诉了大家。《网络美文》是汉科在网上发表的一些东西的集结,是唯美的,其中《消失的蓝气球》、《和平鸽下的女神》、《同学老白》、《感受俄罗斯》等文章很有可读性。《人生驿站》则选取了汉科人生经历的几个片断,写一种心情,写一种追求。如《求学》是写汉科读中学时的艰辛,《田老师》是写汉科的启蒙老师的印象,《娉妹》是写汉科的初恋,《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反映汉科的父母为共和国建设而奋斗的一生。

  诗集《生命之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哲理诗、爱情诗和山水风景诗,汉科一直坚持认为,诗是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自我欣赏的,当代诗坛一种不好的现象是诗写得越来越晦涩,走进了自我欣赏的象牙塔,诗的出路必须回归平民,汉科的诗充满着忧伤美,诗风朴实、简约通俗,不搞现代主义和朦胧诗,力求让普通读者能看得懂。

  《新写实小说论》是对近年来当代文学出现的新写实主义流派小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作家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勘察,从理论上全面梳理这一文学现象汉科是第一人。《大红灯笼高高挂》(妻妾成群)、《菊豆》(伏羲伏羲)、《国画》等作品和电影为什么能引起国人的热情,是什么现象?本书正是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它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记者的眼睛》是汉科的一部新闻作品集,收录的作品是汉科近十年发表的新闻作品的一部分,汉科精选的原则是现场新闻,系列新闻、问题报道,深度报道和环保题材,每篇都有新闻背景介绍和采访体会,出新闻集在新闻界不是新鲜事,省报就有许多人出过,如何才能有新意,这是汉科要考虑的,汉科的原则是要让读者能看下去,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一定要好看,汉科的这个集子不管是装桢设计、内容编排、还是文章选题都力求对他的前辈出的新闻集有所突破,对后人再想出这类东西有所借鉴。

  《课堂艺术学》是汉科当14教师的一个总结,写于1989年,是汉科创立的一门学说,我国的教育界对课堂艺术和方法的研究比较薄弱,一直以来,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课堂艺术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本书就是研究课堂艺术及其规律,用以指导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我国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素质令人担忧,只有不合格教师没有不合格学生,学生的失败应该是教师和教育体制的失败,也许这本书能对中国的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帮助。

  汉科说,我的这些作品和一些专家学者比,无论是作学问的严谨还是深度都是小巫见大巫,但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每一篇作品,每部书都力求有自己的特点。力求与别人不一样。我的书不是人生的指导教材。如果大家读了能感到愉悦,有所启迪,我就宽慰了。

作者:飞鸿 来源:白桦林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