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在一些人看来不过是到乡村演演戏、送送药、讲讲课。其不然,同样是“三下乡”,在逊克县却可以品味出不同反响的深刻内涵以及在创新思维下实实在在的效果,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务实性、经常性、实用性、实效性和无偿性”较高品位的活动模式。
——统筹安排,追求工作“务实性”。今年,这个县的“三下乡”活动,在全面深入开展的同时,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求新。即:送技术必须新颖、引项目追求实用、赠物资体现急需、送文艺追求新人新作新节目、送理论紧跟形势、送医送药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通过“三下乡”活动真正得到“三下乡”的实惠,追求“三下乡”工作的务实性。2004年在开展“三下乡”活动中,引进推广“双高”优质大豆、小麦、玉米等18个新品种;开展北部山区优质饲草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对新组建的农村电声乐队文艺人才的培养;结合流行性疾病防治开展义诊送药;成立宣讲团直插乡村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三下乡”工作中的中心内容来抓,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了工作的“务实性”。
——广泛联合,追求下乡“经常性”。今年这个县先后邀请了黑河市农科研的农业专家、黑河市群众艺术馆和哈市的名医来到逊克,全面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既开辟了农业科技成果、先进文化和先进医疗技术流向农村的渠道,又体现了“三下乡”的经常性。2004年通过“三下乡”举办科技大集6次,举办农民艺术节1次演出9场,开展送戏到村屯10次,组织巡回医疗队18次,为农民义诊和免费体检5460人次;县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广播、司法等10多个部门先后到车陆、新鄂等6个乡镇开展综合性服务活动6次。活动中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3800余册、发放科普资料3.5万份、展出科普知识挂图200余幅,为农民义诊达3000人次。县委宣传部组织农机、农技、畜牧、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部门到干岔子、松树沟等乡的集贸市场“送理论、送思路、送技术”特别活动,及时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致富新思路、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使“三下乡”真正做到“常下乡”。
——举办讲座,突出培训“实用性”。这个县在“三下乡”活动中,以县科协、科信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文化馆及各大医院等单位为依托,以农村科技、文化、卫生骨干为对象,分别组织了“科技专家讲师团”、“致富技术报告团”、“文艺下乡、卫生医疗技术辅导团”对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电声乐队组建和培训及医疗新技术骨干培训,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科技、医疗队伍。一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文化骨干70人、农民科技能手900人、农村医务人员76人、农民电声乐队已达17个,而且个个都达到了独立演出水平。
——结合实际,追求科普“实效性”。在“三下乡”活动中,边疆镇新丰村、靠山村蔬菜种植基地温室的部分黄瓜、豆角不明死亡,“三下乡”活动小组立即组织涉农科研部门的14名专家深入现场分析、研究,找到了死因并及时提出了根治的好办法。还到现场指导和走访养猪专业户16户、绒山羊养殖户8户、养鸡大户8户,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54个,解答农民咨询320多项,为农民义诊送药节省医药费1.2万元,体现了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实际操作的“实效性”。
——办好事实事,追求工作“无偿性”。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突出了“送”的内涵。今年全县各部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为农村9个乡镇无偿性赠送科普图书3800余册、文化类图书2000册、科普宣传资料3.5万份、送棉被衣物800余件、为5460余名农民义诊并赠送了药品,真正体现出了“三下乡”活动的“无偿性”。
在逊克,“三下乡”活动已经在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不仅树立了“三下乡”
日期:2004.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