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黑河印象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6

  

  曾经三次去黑河。

  第一次是1992年,正是中俄边境贸易的热恋期。那时儿子正六个月,被我用背带挎在胸前,就去了。当时对这个城市没太大印象,只记得烟尘弥漫(正在城建),满耳喧嚣。觉得自己像赶集,黑河就是一个大自由市场。住了一夜,转了两天,光忙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用一瓶当地产的老白干换了一座俄罗斯人精致的木制小玩具房子,还买一套俄罗斯餐具,对了,还给儿子买了一辆装满了俄罗斯游客的大客车上递下来的儿童自行车。那时,成群结队的俄罗斯人像当年他们的祖先一样兴高采烈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只是他们的背包里装的不是枪弹而贬值了的卢布。一个高大美丽的俄罗斯姑娘逗弄着我怀里的儿子,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儿子看着眼前金发碧眼的“怪物”,咧了半天嘴,终于还是忍不住大哭起来。吓得俄罗斯姑娘做了个鬼脸,落荒而逃。当时对黑河还有另外的感觉:这儿离托尔斯泰、契诃夫很近。我心中久积着俄罗斯情结,对俄罗斯这个既伟大又强蛮的民族,充满着说不清的情绪。这次黑河之行,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同胞身上的浓烈的香水、狐臭和腥膻相混合的气味让我对这个民族有了一个更加近距离的嗅觉上的认识。

  再是1997年,参加《剧作家》组织的剧本讨论会,驻留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吧!因为当地文化局的盛情款待,有幸参观了瑷珲以及黑河的其他许多地方。王志普老师的一个老哥们还特地调军舰拉了与会剧作家游览了黑龙江。那一次,黑河在我的心中,有了沉甸甸的重量。真正感觉到那条从历史流来的肃穆凝重的大河,给这个城市带来的那种特殊的人文气氛。可以说,哪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可又有哪个城市像黑河这样,承载着与彼岸三百年间的恩怨纷扰?读过邦厚老师的《文化思考》一书,他在书中说“……每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性质也不尽相同,然而透过那些带有特殊性的因素,我似乎感到有一条融贯所有年代所有事件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文化。”邦厚老师是黑河人,他说自己写这本书的起因,正是因为立足于黑河这块土地,用学者探寻的目光,目睹了两岸的炎凉变化。正所谓地灵人杰。黑河,这个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也确实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而黑河人,也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次的黑河之行,在几年之后的镜泊湖笔会上,大家再次提起时,还说起郎勇、吕青等一些热情好客的朋友。特别是戏剧工作室的金老师,大家说起他时不免慨叹,大概因为不大善说,所以干脆拿出“舍命陪君子”的酒量来招待大家,那段时间,他的脸始终是红的,带着温和的笑,一直到把我们送上车,他都在醉眼迷离地笑着,那种性情中人的温厚让人感动和难忘。

  这一次参观大黑河岛的时候,中俄贸易已经在走下坡路,交易大厅门庭冷落,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都不再有当初那种疯狂易货买卖的冲动。冷静地走着看着,然后用俄语问价还价,也大多是一走一过而已,成交的不是很多。问过黑河的朋友,说是咱们的人用假冒伪劣的东西把老毛子给骗精了!这里说的“咱们的人”可不是黑河人啊,全国各地在黑河骗老毛子的人很多,当然,弄到最后也有被老毛子骗的,反正最后就看谁胆大运气好了。那时候,很为“咱们的人”难过,也为契诃夫的同胞难过,更为黑河难过。看中俄关系三百年的历史,其实真正能像现在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时期少的可怜,冷战、相峙和战争曾经给这块土地带来过不可磨灭的痛苦和灾难,而眼前这景象,也许又要归结到一个文化的差异才能说得清楚吧!人和人为了不能沟通而痛苦,而两个不同人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民族的无法沟通,怕只有当初阻止人类建造“巴别塔”的上帝才会偷着乐吧!

  第三次是和同事一起沿黑龙江采风,黑河只做为一站。本来大家商量好是“悄悄的进庄”,王立纯老师也只是事先通知了一个写作的朋友,做个低调的“走访”。结果因我偶然向邦厚老师走漏了消息,使得此次黑河之行让我至今想起来仍心中惴惴不安。一下火车,吕青主席一行就到车站迎接,那样盛情的款待让我在黑河那些天一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一次再次见到了金老师,听说他因为喝酒,身体欠佳,但他还是陪我们,仍然是那样谦和的笑,心里很不好受。平生第一次知道了欠人情没法还的滋味。虽然嘴上说是说欢迎黑河的朋友到大庆来玩,但我知道,如果真的来大庆,我恐怕真的没有能力像他们安排的那样周到,一再的致歉,那种不安的心情,直到跟王英认了老乡才稍得缓解。因为老乡的缘故吧,我觉得心里总算少了点压力。但是,在此,我还是向邦厚老师和黑河的朋友们道一声感谢吧!虽然我知道受到这样的款待更多的是有同行的作家老兄们的面子,让我承担我自己的那份谢意和歉意吧!哈,写到这里,怎么象在写一封致歉信似的?

  再次去大黑河岛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不止是货物量,而是人们之间的交易也更加平和而规范,我想,在中国成功“入世”的今天,黑河这个城市会比其他一些城市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这里的人的宽厚热情一样,这个城市真正具备了更加开放的大气和包容。这一次,我只是买了一个样式别致的挂链,非常喜欢。

  这次住的地方离江边很近,江边已经修了长堤。采风,就从这里开始了第一次在黑龙江边的行走。黑河的夜晚,因为这条大江而充满着肃穆、安祥的气氛。江水无声地流着,天上,星光淡淡地闪耀,这一次,黑河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面对自然,人只是过客,而面对人情,美好的一切将和自然一样随处可证大菩提。也许,真正的采风,印证人情才是正道。从这个角度,我再次感谢黑河。

  黑河文联《白桦林》2002年1—2期

作者:辛彩屏 来源:白桦林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