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孙吴崔纪周历经四载无悔追求终磨一馆并免费开放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5

  这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里,陈列着崔纪周个人收集的日伪时期日军物品300余件,其中大件物品80余件,四组十几幅历史照片再现了日伪时期铁路旧貌。这些刀口参差却依然血亮锋利的日本军刀、军刺,锈迹斑斑的炮弹壳、狼牙棒,带有樱花图案的炮弹、钢盔,标有“大日本帝国”字样电表、瓷器——无不向人们讲述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那段并不遥远的血腥、屈辱历史。

  崔纪周收集日伪时期文物已有四年了。展柜中的一个铜盆是他的第一件收藏。 2000年他到哈尔滨出差,在地摊上看到了这件造型别致,结实耐用的旧铜盆,仔细一看发现盆底有一个樱花标志。日本的侵华罪证就要当成普通餐具盛粥装饭吗﹖崔纪周没有还价就买下了它。拿着这个铜盆,崔纪周想像着生产它的国家应该是多么热爱生活,注重生活细节和生活质量啊,这真的是那个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国家吗﹖从此崔纪周迷上了那段历史,迷上了文物收藏。

  痴迷上收集文物的他,每到节假日就下乡村、走城郊、寻找老户,探索日伪时期的碉堡炮楼、战场遗迹,废品收购部、旧物市场、地摊他更是经常光顾。朋友同事知道了他的爱好,帮他四处联系。展厅中悬挂的一个日军刺刀练习时用的面罩,就是朋友提供线索找到的。朋友告诉他曾家堡一农民家中有这件东西,崔纪周第二天借辆摩托车,冒雨去找。出门时雨还小,没想到越走雨越大,道上没有一处避雨的地方,雨水淋透了崔纪周的衣服,顺着裤脚往下淌。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见了这个保存完好的面罩。一直把它当破烂丢在角落里的农民听说崔纪周收购文物,又看他这样的喜爱,竟要1000元的高价。崔纪周耐心地对他说:“我并非倒卖文物的,而是个人收藏爱好者,这样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而把它们一件件地收集在一起,才能反映出那段历史,才能教育后人。”那农民被这个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的年青人的话打动了,他进屋拿出一块布把面罩包好,塞进崔纪周的手里说:“年轻人好样的,这东西送给你了。”至今崔纪周仍然记得那位农民眼晴里透出的期待的眼神。 崔纪周收集的文物历史并不久远,又是战争遗物,既不美观也不名贵,崔纪周说,文物收藏的乐趣并不在于你得到它,而要读懂、看懂它,触摸它时你会感到历史的厚重。为了了解历史,他拜孙吴县的日伪时期历史专家杨柏林为师,请教、学习。《孙吴县志》、《可爱的孙吴》等书籍就放在他的床头每天翻阅。县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他已不知去了多少次。县里的文管局干部好多都成了他的挚友。他还根据史料及当地老人的记忆,寻找战场遗迹、地下隧道、日军飞机场等这些地方大部分已被毁坏,崔纪周喜欢站在那废墟上想像当年的情景。 崔纪周的展馆是免费的,开展的头三天就有千余人参观。孙吴一小的几十名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参观,刚刚到这里学生们觉得好奇、有趣,可是当崔纪周结合史料、图片、实物为他们讲解了那段历史后,学生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一名学生指着那个狼牙棒问:“叔叔,日本人真的用这样的狼牙棒打中国人吗?”“是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崔纪周最想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他告诫孩子们:“不要为这条铁路曾辗碾中国人的血泪而悲愤,要为它如今成为发展经济的血脉而歌唱。”

  日期:2004.11.24

作者:张振删 王 晶 邱齐龙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董佳惠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