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北安市杨家乡协会成为农民增收摇篮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5

  北安市杨家乡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和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使协会成了农民致富的“摇篮”。

  该乡党委政府十分注重乡各协会的自身建设,努力将党员干部和生产大户培养成协会骨干,继而带动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去年春,民主村大豆协会在包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紧紧抓住北安市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有利契机,一次性引进1万公斤“双高”大豆品种,分配给协会会员示范种植。到年末,比普通大豆增收2.8万元的直观效益,有效带动了种植“双高”大豆的积极性,今年,该村“双高”大豆种植面积猛增到5000亩。

  模范村是杨家乡有名的打工村,全村原有510户农民中,以有80户举家到外地务工经商,外出的劳动力达300多人,占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其中,有100多人是由村劳务输出协会的骨干带动或介绍出去的。

  协会会员王国新,1990年就到大连市一家具商场干零活,2000年,自己开了一爿玻璃店,现仅固定资产就达40余万元。经他的带动和介绍出去的农民工就达120多人。特别是早在10年前经王国新介绍到大连务工的高喜忠一家,多年前就成了杨家乡“劳务输出基地”,爱人康淑云是个热心人,许多人都是先到她家“站脚”,然后,再在她的帮助下寻找用工单位。如今,至少有40人是通过这个“基地”中转后,踏上务工经商之路的。

  村民孟样忠一家是该村有名的困难户,全家4口人仅靠承包田生活。经协会会长温俊臣的几番鼓励,去了大连务工,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今年春节前专程回到村里,为儿子定了亲事。他高兴地对温俊臣说:“温大哥,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当初把我‘逼’出去,我哪里有钱给儿子娶媳妇啊!”

  前几天,温俊臣的一位庆安的亲属打来电话说,让老温再给联系30人到庆安搞建筑。他高兴地告诉我们,现在模范村每年仅季节性外务工经商的纯收入就达100余万元。

  杨家奶牛养殖大户杨柏林,是去年在乡政府出台的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奶牛养殖业的优惠政策感召下,把原有的养殖场从密山县迁到杨家乡民主村的,现已由原来的40余头发展到82头。他不仅牵头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还在办好自家奶牛养殖场的同时,积极引导民主村村民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同他一起共同发展奶牛生产,通过他的典型引导和帮助,民主村在原有奶牛200头的基础上,今年猛增到350头,跃居全乡奶牛存栏第一位。今年,杨柏林还准备把现有的养殖场办成养殖规模达到200头的“托牛所”,有效解决有心饲养奶牛的农户在人力、物力、时间以及技术上的不足,帮助他们通过养殖奶牛发家致富。他还准备建一个榨奶站,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条件,解决奶牛养殖户送奶难的问题。

  日期:2004.11.23

作者:苗松波 黄 信 李秀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