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边境旅贸 正文
俄罗斯青年的中国梦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5

  娅娜对中国的热爱是写在眸子里的。虽然这位21岁的俄罗斯姑娘只是黑河学院汉语系二年级的学生,但她标准的汉语语音与纯熟的表达,无疑会缩短每个与她接近的中国人的距离。谈到中国,谈到汉语,谈到她就读的黑河学院,就会有挡不住的热情从她那双动人的眼睛中洋溢而出。

  中国,遥远而亲近的梦想

  娅娜毕业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中等技术学校服装设计系。受粗通汉语的母亲影响,她自小就对中国文化充满憧憬与好奇。随着中俄两国旅游热潮的兴起,她曾多次到中国旅游、度假,哈尔滨、五大连池等地都留下过她的足迹。了解是热爱的前奏,而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却是真正走近它的捷径。向往中国的娅娜,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着迷中国的语言。

  与娅娜不同,她的另一些同学,来自寒冷而美丽的雅库茨克的伙伴们却没有到过中国的经历。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8—21岁之间,大都刚刚走出中学校门。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来自媒体的介绍,来自与当地中国人的交往,也来自内心对中国的好奇与渴望。

  无论中国在他们的梦想里是遥远还是亲近,如今,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这条向往已久的留学之路。

  汉语,可爱又可畏的朋友

  如果不是走进留学生的课堂,我们就很难想象出当代俄罗斯青年对汉语的热爱程度。

  黑板上是密密麻麻的中文,每个句子下面都认真地标出了语法结构。枯燥而复杂的主、谓、宾成分在俄罗斯学生的笔下却显得自然而流畅。从基本语法开始,他们从语调到听力,从口语到写字,经历了严格而规范的训练。在持续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每年只有两个月的寒假。日常课程安排也很紧凑,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虽然这一切看起来颇为紧张、繁重,但从留学生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倦怠。娅娜和她的同学们显得那样的求知心切,不但在课堂上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在日常生活里也抓紧一切机会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

  现在,大多数俄罗斯留学生都能较为自如地用汉语表达思想,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汉语的涉猎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中国历史、商业贸易甚至文学艺术都已走入视野之中。

  时尚,是我们生活的色彩

  同样的青春,就拥有同样的色彩。来自雅库茨克的19岁女孩娜杰日塔身着款式新颖的中国流行套装,显得优雅合体,举手投足间和文静的中国女孩丝毫没有两样。娅娜喜欢中国流行音乐,刘德华是她推崇的明星,学唱起偶像的《谢谢你的爱》来,韵味十足。男孩子们则比较喜欢在网上遨游。宽带网、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他们读书学习、了解时政、通讯联络甚至娱乐交流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和中国同龄人一样,他们当中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使用网络联络工具MSN或OICQ,在休闲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和中国朋友畅谈,与家乡亲人聊天。

  时尚赋予了生活色彩,而文化的渗透在不经意间逾越了地域、语言、种族的界限,让这些俄罗斯年轻人的脉搏与中国的时代一同跳动。

  明天,我们渴望学有所用.

  如果说,来到中国是娅娜和她同学最初的愿望,那么,了解中国、了解汉语,让自己的人生在中国丰满起来,无疑是他们最美丽的梦想。

  来自萨哈的阿丽娜只有19岁,留学之前,她对中国全部的印象简单到用三个概念就可以概括:“领袖毛泽东”、“长城”和“一对夫妇一个孩”。而现在,谈到在中国的生活,她们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话题。娅娜喜欢中国淳朴热情的民风;丽娜和所有同学一样,对中国菜非常感兴趣;而更多的人则对美丽、繁荣的北京、上海、大连等开放城市充满了向往。留学生们体会着发展中的中国,也愿意融入这片开放的热土。无一例外,他们都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中国工作。做导游、做翻译,做老师,甚至自己创业,开办公司。

  日期:2004.11.23

作者:许争威 宁艳红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