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瞧这一家子
http://heihe.dbw.cn   2006-10-27 14:02:25

  记龙门农场十星级文明户姜永芳一家

  他家是农场十星级文明户的典型,分局、总局级五好家庭标兵、十星级文明户。面对他家拥有众多的荣誉,农场人没有不佩服他家的,都说那是人家干出来的是人家和睦相处得来的在这里,就说说他家的几个故事。

  第一个发展个体经济

  他叫姜永芳,曾是农场七队的一名小学教师,1979年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借了65元钱,买了一头小黄牛犊。一年后这头牛卖了1200元,他就用这笔钱又买了5头牛。经过几年的发展牛群达到32头,成为农场的富裕大户。从此他告别了讲台,又买了一台小四轮倒腾起买卖,没几年,小四轮又换成了“141”大解放,家里又开起了小卖店,成为农场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第一个办家庭农场

  1989年,农场开始实行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开始承包。当时,农场的人对包地持怀疑态度,吃惯了大锅饭的职工不敢承包,只有少数的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包了30亩、50亩的,更别说规模经营。但是他一次与农场签订了600亩的承包合同。拿笔杆子不会种地的他第一年赔了两万元,但是他没有灰心,带领两个儿子在规模经营土地上大胆的走了下来,到2003年他耕种土地面积3300亩。今年,在农场第二轮土地承包中,他承租了6105亩。现在他家的家庭农场拥有3台收获机,3台链轨拖拉机,两台胶轮拖拉机,一台翻斗车和成套的农机具,还有一台北京吉普车。他的家庭农场真正实现了“四自”。

  第一个三代同堂的八口之家

  在农场提起他家,没有不羡慕的,没有不佩服的。他家三代同堂,相处得十分和睦。

  他有两个儿子,先后成家有了孩子,一家8口人在一个锅里搅勺子,按理说哪有舌头不碰牙,婆媳妯娌之间哪有不闹矛盾的,可在他家里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个家里,他负责全面,两个儿子战斗在一线,负责生产,两个媳妇在后方,负责晒场,老伴管后勤,吃喝拉撒睡全管,是家庭的财神爷。要说这个家庭和睦,和两个儿子懂事、儿媳妇贤惠分不开,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和老伴办事公道。前几年,公公婆婆是给俩儿媳妇买一样的衣服,后来是时兴什么衣服,老人就给钱,让媳妇上北安市自己挑。家庭和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花钱公开,遇事一家人共同商量。女儿在场部干个体,1999年,农场盖商服楼,女儿想买个门市,但家里没有那么多钱。一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令老人感动的是,不仅儿子同意为已出嫁的妹妹出钱,两个媳妇也非常赞同。

  这就是农垦北安分局最大的家庭农场主姜永芳一家。

  日期:2004.11.22

作者:邵淑艳  侯万军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