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粮仓内,成袋儿的大豆摞成摞,金灿灿的豆儿溢满仓。
田野上,旋耕机驰骋大地,沃野泛出层层黑色的浪花。
2004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是今年秋季,记者在农村所见到的一幅幅喜人画面,一台台机器演奏出丰收的乐章,一张张笑脸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黄豆产量“冒高了”
“今年的黄豆产量可真是‘冒高’了,我家不足三垧地就打了近60袋。”这是城郊乡曙光村的小伙子王成见到记者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拿每袋180斤计算,那就是近万斤,少说也卖它个一万三四,如果赶上个高价,那就更没的说了。”
不知不觉中,小伙子跟我们算起了一笔经济账。
正在场院脱豆子的李老汉插话说:“这产量在俺们这儿就算是平平常常的,人家老田家六垧地脱了150袋,那才叫高。”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不用问就能知道,他家收成也准不错。
富民政策结硕果
唠起今年的收成,城郊乡新维村的张继久便侃侃而谈,“今年之所以能有好收成,那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让咱农民占全了,关键还得说咱党的富民政策好,种地不但不收农业税,还发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机械补贴款,加在一起,这下子咱一垧地就省下了好几百元。这百年不遇的好事,让我们赶上了,我们种地的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张老汉接着说:“这不,我今年除了耕种自家的地外,又包了三垧地,收成都不错。”
好政策引回拓荒者,就连外出打工多年的游子也喜回家乡,操起锄头,要在家乡重新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生活。石泉镇明华村的郭伟,听说党中央给农民出台了“一免三补”的扶农政策,毅然结束了打工生涯返回家乡,重新操起旧业,种起地来。
仅这个村,今年返回家乡种地的就有七八户之多。
良种先行机械随
要高产,买良种。
“选对良种,这收成就有一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据了解,由于国家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民购买良种的热情空前高涨,仅这个乡今年高油大豆的种植面积就达70%以上。
庄稼丰收了,机械上战场。
早在大豆收割前,正值绥北路全线贯通,石泉镇荣华村农民一连气开回来五六台大豆脱粒机。
收割机、脱粒机,农民一台台地往家里开。一时间,北安、通北各大农机商店的农机具纷纷告急。
村民曹靖峰,今年花8000多元新买的脱粒机,一秋下来就给村民脱黄豆1000多袋,本钱就回来了一半儿。用他的话说,这叫有账算。
明年生产早打算
秋收之后搞备耕,来年的生产早打算。
今秋雨水少,利于秋整地。翻地、起垄,十八般兵器齐上阵,一台台拖拉机、旋耕机奔驰在田野,翻出一片片松软的沃土。
秋收过后,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耕生产——秋整地,政府支持,农民使劲,明年的备耕早早地准备开了。
今秋,各乡镇秋整地面积已达80%以上,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夯实了基础。
整好地,备好种,再加上国家的好政策,相信明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
日期:2004.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