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商之诚,可敬可书,发展之切,为国为民”,这是爱辉区天丝有限责任公司赠给区政府横匾上书写的几行大字,道出了八个龙头企业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爱辉区制定优惠政策,引进8个龙头企业,引资额近9000万,形成豆麦、亚麻、奶牛等八大产业链,基地面积达59万亩。
“龙头”一路绿灯
过去,该区农业产业单一,增收乏力。为使农业跨越式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尽快鼓起来, 2001年,爱辉区决定: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进程。
为使入户龙头企业一路绿灯,他们出台了优惠政策;为确保优惠政策实施,制定了11条“高压线”,谁“触电”谁受罚。
爱辉区与俄布市一江之隔,对岸果蔬匮乏、价格昂贵,果蔬市场潜力很大。
爱辉区通过网上招商,辽宁一家企业慧眼识珠,斥资1600万,今年建立了中国果蔬批发市场。1500户农户成为公司的编外职工,计划年出口蔬菜200万吨,创汇2000万元。
爱辉区土壤肥沃,夏季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亚麻、马铃薯的黄金地带。过去,由于没有龙头企业,亚麻种植寥寥无几,马铃薯生产零打碎敲,秋后经常有货无市,增产难增收。
2002年以来,“天丝”等三家亚麻企业、铃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慕名而来。
爱辉区环保、土地、规划等部门减免了部分费用,使企业如鱼得水,亚麻企业当年建厂,当年投产。今年,仅“天丝”加工原麻达4000吨。
铃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管齐下,种薯实验、良种扩繁、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同时启动。科技人员苦战攻关,高产种薯“铃田99”、“铃田55”试验成功。今年,他们与农民“签单”,预计亩增收220元。
“田间”变“车间”
如何使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如何让田间变为企业第一车间,资金是关键。爱辉区实行“四路进财”,企业投一块,争取扶持一块,区财政投一块,组织农户筹一块。
畜牧基地缺少资金,有关部门协调农行、信用社贷款,近二年,农民畜牧业贷款达2亿元,新增奶牛过千、肉牛过万,山羊突破4万只。
龙头企业将基地当作第一车间,与农户签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去年,由于涝灾,亚麻歉收,“天丝”按合同为受灾亚麻户补偿现金182万元。今年,农民种亚麻的积极性高涨,亚麻种植面积达3万亩。
发展基地,干部带头。爱辉区下发文件,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发展优势产业。
爱辉区一事业单位干部,办起养牛场。目前,奶牛、黄牛的存栏数已逾百头。
爱辉镇8名副科级干部筹资购奶牛,蓝旗村村干部成为奶牛大户后,带动了众乡亲,全村户均养奶牛2.5头。
日期:2004.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