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一本本《黑河人民借东风》的小册子,发往北京、哈尔滨、上海、大连等地,并寄给总书记胡锦涛……
撰写者并非作家,也非学者,而是黑河市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
1984年8月12日,是黑河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总书记胡耀邦漫步于黑龙江畔,并提出“南有深圳、北有黑河,南深北黑、比翼齐飞”,它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边陲,黑河掀起开发热潮。
当时,行署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志诚“奉命”进京任联络员,他一干就是8年。
其间,他与北京专家组李昌、康晓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专家们虽年事已高,但对边陲黑河倾注了满腔热忱。他们帮助黑河跑项目,争取资金,殚精竭虑。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要任何报酬。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临终前还叮嘱部下为五大连池风景区一家日化厂的产品办批件。
经多方努力,黑河热电厂、北黑铁路、西沟电站等10多个大项目相继上马,黑河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边城的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专家组功不可没。
20年,弹指一挥间,黑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的专家们大都年近九旬,告老还乡,但他们仍然深深地牵挂着黑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老专家康晓、高原等人虽病魔缠身,可仍经常打电话给赵志诚,关切地询问黑河的发展变化。专家们的“黑河情结”令赵志诚深受感动,专家们大都年迈,来日无多,这些开发黑河的有功之臣,在有生之年,看到黑河的发展变化,是种莫大的慰藉。
赵志诚在原行署专员李达的鼓励下,拿起笔给老专家写“汇报”——《黑河人民借东风》。
赵志诚年近古稀,手头无任何资料,大脑一片空白。他骑着自行车,四处搜集素材。
最初,他计划写2000字,孰料,越写越长,由2万到4万,由4万到6.4万字。
市计委主任刘殿栋专门组织召开了各部门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统计局、档案局等单位无偿提供资料和书刊。
为确定主题,拟定标题,润色文字,核实数字,赵志诚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单位最少跑了2-3趟。有次,为了核实老城区面积,他一连跑了几个单位均一无所获,爱辉区一干部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找了一本《爱辉县志》,查到了老城区的面积8.7平方公里。
赵志诚的写作态度严谨,有时为核实一个数字,要打多次电话,为了采访当事人,他的电话“追”到上海、北京、哈市,甚至俄罗斯,几个月下来,电话费花了1000多元。
今年8月,在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黑河20周年之际,《黑河人民借东风》与读者见面了。
这本“巨作”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真实地再现了黑河全貌。
无论是总撰稿、配图、封面标题制作还是初稿写作人员均无一分稿酬。
《黑河人民借东风》寄给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国家各有关部委、省领导、北京专家组……
老专家康晓在信中写道:“写的很好,您为黑河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会长郑焕民看到此书后,激动不已,来电询问:“黑河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办的?”
黑河,这片热土面临新的机遇,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黑河定会东风劲吹,迅速腾飞。
日期:2004.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