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至6月份的长期干旱过后,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长达50多天的连续降雨,又使五大连池市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7月份平均降雨量228.5毫米,高出历年同 期93.5毫米,全市10个乡镇普遍不同程度遭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3万亩,成灾73.1万亩,37.4万亩良田绝产,农业直接损失达5392万元。经初步测算,今年粮豆薯预计总产将比上年减产50.4%,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降低1200多元。
重灾之下如何增收﹖面临严峻的形势,五大连池市用解放思想的钥匙解题。在排险、安置、重建、救济的同时,坚定信心、减少损失,积极为农民重谋良策,走活增收棋。
变换视角,走出田园去淘金
这个市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纳入全市就业培训规划,建立劳务输出培训中心和职业介绍中 心。同时,加强政策法律、安全生产知识和公共道德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他们依托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用工需求信息库;在上海、广州、厦门、大连等经济发达城市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目前,这个市正抓紧培训、广泛联系,力争年内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61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实现转移就业收入4983万元,达到正常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同时不断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辅换位,多元农业身板壮
面对明显体现出的单纯依靠种植业致富的不稳定性,这个市加快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突出发展牛羊经济,努力做强畜牧产业,实现以牧稳农、以牧保收。增强农业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稳定增收局面。
五大连池市针对畜牧业“短腿”的现状,从管理上深究原因,进而在政策上求突破,在机制上求健全,在服务上求扎实。研究制定了为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专业户解决建舍、放牧场、办理城镇户口、安排子女入学、发放奖金、冻精繁育补助金、奖励饲料加工机以及专业户“四优先”待遇、政府为奶牛投保险等10项新政策,出台公示后,让养殖户定了心、更让没养的户活了心。在服务上,加大资金扶持,每年专业贷款投放超过农贷资金总额的30%以上。畜牧部门在繁育改良、新科技应用、防疫灭病、饲料青贮等方面免费提供咨询指导,同时定期通报市场 动态、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组织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此外,这个市还加强对现有乳品企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利益对接,加快产业化建设进程,使畜牧业提档升级,力争3到5年内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提高到40%。
发展民企,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大连池市本着“以企富市”的思想重点研究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市民和吸引外埠大户兴办企业。民营经济的繁荣,既为地方税收开辟了财源,又为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战场,补充了农民增收的内力。
这个市规定,新建企业在建设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主管部门代办各种审批手续和证照,一年内免收规费,第二、第三年减半收费;对年纳税1.5万元的民营企业挂牌重点保护,严格控制各部门擅自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和罚款;年初,新组建了民营企业协会,通过企业互保、联保为企业解决生产资金380多万元。从事亚麻深加工、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矿泉啤酒生产、矿泉小米精加工等项目的一批民营企业迅速蓬勃成长起来,成为促进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协会会员已由最初的12家增加到37家,年初以来实现总产值14265万元、利润647万元,上缴税金128万元。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缓解了灾后农业歉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2003.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