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民族村,人气升腾,风气文明,逐步实施城市化管理,今年7月份,被摘掉的市级文明村的牌子失而复得,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
鄂伦春人不但勇敢、善良,而且爱劳动、讲卫生。1953年,新鄂民族村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称号,后来被评为市级文明村。1998年,鄂族青年莫志国接任村党支部 书记、村委会主任时,积淀外债130多万元;村里脏、乱、差。一到雨季,踩进车辙水没膝盖,穿水靴子都灌包,乱泥洼子、乱泥路,大街上看不见人走道。因此,文明村的牌子被拿下了。
莫志国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就是修路,美化环境建设,改变鄂族的生活生产条件。他起早贪晚,走东家串西家,理顺情绪,思想动员工作做到位,说服教育鄂族同胞长志气,不依 不靠,不等不要,自己能干的自己干,通过双手劳动,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让世人看到鄂族的新变化、新面貌,树立鄂族的新形象。1999年,全村行动起来,利用春秋两季种地前秋收前的农闲时间,拉了2000多立方米沙、石料,修垫了2000米长、13米宽的主街道路。第二年,又修了8条8米宽的边街道,共4000米长,解决了行路难。
村里通往地营子8公里的路不好走,坑坑包包,四轮子车上道拖肚皮,行车慢,费油 费时间。他们同心协力把这条农田路修好,大家种地受益。
搞美化环境建设开始时,村规民约规定,居民住宅辖区由村民自己管理,村里定期检查,不合格的,第一次党团员、村干部帮着干;第二次检查不合格,村里雇工干,给谁干谁花钱。现在用不着这些了,村民们自己管理自己,许多有利于环境建设的好事,村上不说,都能主动去做。家家户户栽花种树,铁栅栏、木板障子井然有序,讲究卫生,美化环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日前,乡、村联合举行鄂族下山定居50年大庆,因大雨成灾,公路几处被冲毁,车进不来出不去。村里广播一喊,村民们自愿把一些自家产的土豆、豆角、茄子、柳蒿芽等鲜菜拿到伙食点,用之不尽,解决了来宾食用菜问题,为自己的节日增光添彩。(2003.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