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我市加快产业化建设 舞活农业产业化“一条龙”
http://heihe.dbw.cn   2006-10-11 16:11:54

  东北网黑河10月11日电在实施“农业强市”战略的进程中,我市把加快产业化建设作为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努力打造产业链条,舞活了农业产业化“一条龙”。

  引进大龙头

  近年来,我市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各地通过采取招、引、借、联等多种形式,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完达山乳业集团、九三油脂北安分公司等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嫩江国强食品公司、孙吴茂田牧业公司等一批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成长,带动了大豆、乳制品、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年初,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36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户。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在8.5亿元以上,年设计加工能力近百万吨,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

  随着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实力的增强,农企利益联结日益紧密,企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逐渐显现。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已达8.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企业带动农户增收8139万元。

  建设大基地

  舞活产业化“一条龙”离不开基地的支撑。近年来,我市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优势区域产业带分布。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嫩江县的大豆基地、甜菜基地,北安市的奶牛基地、大鹅基地,五大连池市的柞桑蚕基地,孙吴县的沙棘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已经为各地优势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目前,我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已达45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5%,其中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0万亩,总产31.2万吨;专用大豆生产基地面积100万亩,总产14.5万吨;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49万亩,总产73.5万吨;饲料玉米和饲草生产基地60万亩,总产24万吨;沙棘生产基地8.6万亩,产量120吨;蚕桑生产基地3.6万亩,产蚕540吨;畜牧业生产基地8个,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7万头(匹只)。

  培育大市场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我市各类农副产品批发贸易市场已发展到12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达18亿元以上。全市现有农副产品(蔬菜、干鲜果等)专业批发市场9个,年交易量53.2万吨;全市现有农产品贸易市场9个,交易量44万吨;各类综合市场53个,交易量在21万吨左右;乡镇固定集贸市场48个,交易量2.75万吨。从业人员3818名,其中农民占31%。

  在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批发贸易市场成为颇具辐射作用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嫩江县的两个大宗粮食贸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在3亿元以上;北安市北方果蔬出口交易中心、龙镇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均十分可观;黑河市果蔬批发市场,年吞吐量5万吨,交易额1亿元人民币,并取得了俄罗斯出口代理特许权。

  发展大中介

  中介组织是联结市场——企业——农户的纽带,是连缀产业化链条的“黏合剂”。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我市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壮大,现已有注册的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241个,其中:专业协会61个,合作社26个,联合体112个,专业服务队42个。大豆、粮油、蕨菜、果蔬等7个行业建立了行业协会。全市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了1670人,其中600余人经过专业培训,506人取得了省工商局颁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

  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据调查,我市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有15%左右是经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售出的。五大连池市龙镇发展村的马铃薯协会已发展会员260多人,市场开拓范围达到了山东、安徽等地;黑河市大豆协会已发展会员400余人,协会与九三油脂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关系,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与大连大豆交易所联网,协会成立5个月就收购农民手中的大豆12万吨。

来源:     作者: 蔡彬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