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学子书市面面观———黑河中学高考生售书摊见闻
http://heihe.dbw.cn   2006-07-17 11:28:35

  东北网黑河7月17日电 在高考的两天里,黑河市区惟一考点——黑河中学东门外,由于众多考生、教师和家长的集散,形成一道风景的巷道,恢复日常状态五天之后,又以呈现的新亮点——结束高考学子们的售书摊长蛇阵,把一个个途经的路人眼球吸引。

  摆在学校校园栅栏一边的书摊,最多时约60米左右,堪称我们边城一大地摊书市。陈列在地摊上的书籍,同书店所售新书相差无几。价格却比书上所印原来售价大大便宜。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难得购书机会。

  毕业生们前两年都是在校园里摆摊,到校门外路边摆摊由今年始,原因是学校8月份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怕妨碍校庆筹备工作。

  售与购成交的关键是价格。学子们掌握的售书定价,同早市、夜市书摊的价格近似。一般书籍,像《古汉语》、《成语辞典》、《考试地图》等,要价分别为2、3、5元。期刊杂志《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等,售价为一元钱三册。

  这样价格虽然比较公平。但讨价、还价现象仍经常发生。商品交换法则,在这个由青年学子操持的书市上,同样发挥着重要制约作用。那本《考试地图》就因为要价3元、还价2元,而未能成交。

  家长对孩子摆摊售书非常支持。有的家长帮助孩子把书从楼上搬到楼下;有的家长开着汽车,把书籍送到摆摊处。有的家长午间送饭。一位女同学的母亲,慷慨拿出两个床单供孩子及同学摆摊用。有两位女生的家长,一位是母亲、一位是表嫂,陪同学子坐在书摊旁,或读书、或帮助料理售书事宜。

  家长支持的原因是:既然念过了,再保留已没有价值。自己摆摊出售比当废品卖钱多。客观上还有两条收获:即使具有继续利用价值的书籍发挥了应有作用;通过摆书摊还培养了孩子的节俭习惯。

  摆地摊售书学子,与书贩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学子出售的是自己读过的书;书贩出售的是用低价收购的书。共性则是都要把手中的书刊,变为商品推销给顾客。这一共性,导致摆书摊的学子,也学起了书摊书贩们营销之道:有的在书摊前摆起写有“狂甩”的小广告;有人不时喊出“便宜啦”的叫卖声;同顾客的讨价、讲价语言,很熟练地脱口而出,也颇有些经销商的味道。听后令人想起了,“存在决定意识”这句哲语。

  学子们的地摊主要为低年级校友所摆,顾客主体也自然是由售书对象构成。年过七旬的姜永久老先生,是顾客中的罕见者。6月16日那天,他以1元钱3册的价格一次就买走100册《青年文摘》等期刊。

  学子们的书摊,从一个侧面展现着商品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被认可。

  学生会在大门旁置放的“捐书”桌,又为毕业生们展示风采提供了方便。让人从所捐书籍上,看到了毕业生们的可贵境界。

来源:     作者: 李广厚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