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孙吴农民冬闲不猫冬:在家“充电”出外“掘金”
http://heihe.dbw.cn   2006-02-15 09:07:14

    东北网黑河2月14日电“这都快过年了,我去串门都没人,干啥去了?”

    “都到县职教中心听课去了。技能培训,去晚了就没地了。”这是笔者1月中旬下乡时,不经意听到的孙吴县西兴乡两位农民的一段对话。

    如今,孙吴县农民冬闲不“猫冬”,干啥?出门找钱去。

    目前,孙吴县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2005年这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9185人,实现劳务收入1596万元。

    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施技能化“练兵”,为市场“量身定做”人才。这是孙吴县今冬开展培训的一大特点。

    开设电脑应用、家政服务、汽车驾驶、毛衣编织、食品制作、电气焊、保安等课程,为所需行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聘请或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任教。

    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均已建立档案,实行微机管理,纳入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人才库,供中介组织和用人单位查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训。坚持培训与认证相结合。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后参加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证书,达到一定技术等级的,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有805名农民考试后获得了“认证”。

    举办经验交流,组织归来的成功农民务工人员,现身说法,教育宣传。繁忙的农村科技大集、聚集的村口院落、宽敞的活动室都成了培训课堂。

    据了解,2005年这个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率达87.5%。

    孙吴镇的农民李武强于2003年经过培训后,由北京海淀区保安公司录用择优推荐到首都钓鱼台国宾馆工作。

    沿江乡大桦林子村秦庆峰等二十余人,在上海市鑫宇食品公司打工,每月1600-1700元可观收入“入账”,后来又返乡“招兵买马”十余人。

    清溪乡富库山村的三十多名剩余劳动力,农闲时全都出外打工,每年增收近二十万元。

    走出国门,赚洋钱。沿江乡东光村有二十余人,到韩国、日本打工。清溪、正阳乡的农民也纷纷到俄罗斯种菜、伐木。

    孙吴外出农民工成功经验感染着许多还未走出去的农民朋友。一家出去,带动几户,几户务工,带动全村。如今孙吴农民外出务工热情越来越高。

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