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拼搏·创业·崛起--龙镇粮库扭亏为盈发展纪实
http://heihe.dbw.cn   2006-01-24 11:06:49
  东北网黑河1月24日电 仓储量大了、产业多了、家底厚了、企业活了、职工富了……这是许多人到过龙镇粮库后的共同感受。
 
  这个曾一度萧条、冷落的亏损企业,一跃扭亏为盈,成为我省粮食企业的排头兵,先后被农业部等部门定为全国粮食批发大市场、全省战略装运基地。
 
逆境崛起
 
  1998年,粮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龙镇粮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历史包袱沉重,企业举步维艰,仓储条件简陋,1万吨粮食无法入仓。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仓储能力有限,“炸仓”已无法避免,这对粮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要么生存,要么消亡,何去何从?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付出多大努力也要让粮库崛起。
 
  领导带头集资,短短的几天功夫,职工集资180万元。为节省资金,他们自己动手建仓,早起晚睡,挥汗如雨。一年后,4座拱形仓拔地而起。
 
  1999年,他们争取“世行”贷款3200万元,筹建多方仓、立简仓、工作塔、发放塔……
 
  当仓储能力达10万吨后,粮库成为我省一流的仓储企业。
  
  日子好过了,但他们居安思危,不断进取。1999年10月初,八台拖拉机组成的垦荒大军浩浩荡荡开进荒原,短短10天,开垦荒地三千多亩;转年,基地收入21万元。几年来,这里栽果树、建鱼塘、种水稻,累计收入150万元,成为集农业生产、鱼塘、养殖场、酿酒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收基地。
 
  2003年,龙镇粮库扭亏为盈。
 
勇立潮头
 
  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粮企面临着生存危机。龙镇粮库40万平方米库区、1700米专用火车线闲置,闲置资产达3000万元。
 
  粮库领导审时度势,于去年1月成立了粮食批发大市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汇集于此,发往全国。不到一年,仅发运大豆超4000吨,实现利税近百万元。大市场已成为我省北部地区粮食、木材、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去年12月,这里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定点市场,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定点企业。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车皮紧张,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去年年末,国家铁道部在我省建三个战略装运基地。全省共有72个县(市)的企业参与竞争,龙镇粮库以绝对优势脱颖而出。
 
  1月14日,“基地”挂牌;15日,发粮2800吨。
 
  基地的建成,不仅为广大客户带来福音,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难等问题。短短几天,当地豆价上涨,农民年可增收500万元。
 
  基地还为210名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地方财政年可增收二百多万元。
 
  报请车皮、购买资材、工程招标……凡涉及到“敏感”问题,粮库均实行“阳光”作业。
 
  战略装车基地启动后,他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客户所需车皮、报请时间在电子屏幕上公布于众,分配车皮以先后为序,一视同仁。
 
挖潜增效
 
  在龙镇粮库,勤俭节约已蔚然成风。当年,职工动手建仓,一年节约三十多万元。
 
  一根小线,不值几文,但积少成多,职工一年拣小线三百多公斤。苫子、席子损耗较大,他们修修补补,延长其使用寿命,一年可节约2.7万捆苫子、8000领席子,节约资金二十多万元。
 
  他们将生产费用分解到班组,实行成本倒计,政务、业务、财务实行“三公开”。
 
  近五年,他们累计实现利税500万元。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龙镇粮库正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