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强农之举》系列报道之三---规模经营天地宽
http://heihe.dbw.cn   2005-07-11 11:07:02
  东北网黑河7月11日电 农村经济发展至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效配置资源,实行规模经营,是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队、农机大户、机械化家庭农场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都是以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给农民带来了效益。

向分散经营挑战

  现代农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家家承包,户户种田”的模式,给科学种田、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许多障碍,而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则成为农村经营方式转型的方向。

  爱辉区北三家子村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看到了土地合作经营的优势和分散经营的弊端,自愿组成六个联合体,将分散经营的土地和机械统一管起来,实行民主管理、连片种植,统分结合、利益联结。2004年联合体经营村里耕地和租种外埠耕地达到970公顷,70%以上的村民成为土地合作经营联合体的成员,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减少了机械空运转、机耕费和管理费,比一家一户单独经营每公顷地节省400多元,大豆亩收入提高13.5%,亩利润提高45%。全村40%以上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这一年,联合体成员人均收入达10300元,有30%的成员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而没有参加联合体的农户人均收入为3026元。

农机化促进规模经营

  2004年,我市以北安市赵光镇北胜村为代表,组建了9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这种农机作业合作社以国家投入为主,集体和农民个人投入为辅,实行股份合作制,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这9个合作社所在的行政村,实行统一落实大豆振兴计划、统一提供大豆良种、统一安排种植地块、统一落实标准化技术措施、统一进行机械作业,实现了连片种植、连片收获、连片秋整地。土地的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了大机械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解除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爱辉区坤站村村民张殿彦2004年加入农机合作社后,包了12公顷耕地,每公顷可节省50多元机耕费,一年的纯收入达到了3.5万多元。村里和他一样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收入都有了增加,每人都入了5股,以后还可以分红。

  2004年,这9个合作社为农民节省机耕费102.4万元,为农民增加效益588万元。农民从事畜牧、养殖、加工、运输和外出打工经商的明显增多。据统计,9个试点村共转移劳动力2453人,增加经济收入730多万元。今年我市农机作业合作社将达到16个。

规模经营方兴未艾

  除农机作业合作社外,我市农业规模经营还有农业协会、农机大户、农机化家庭农场、集体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我市近几年广大农民发展规模经营的意愿。

  逊克县黎明村在组建农机队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经营,办成农机服务公司,为全村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这个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6人,固定资产105万元,拥有新型大型农机具36台,为全村种植业实行全程服务,每年为农民节省机耕费和增加粮食产出量而增加收入达29.8万多元。目前,我市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500个,规模经营日益壮大。

  我市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难以解决的难题,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效益最大化,是帮助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一个好的办法和途径,大有文章可做。
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编辑: 温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