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5日电 垃圾山铲平了,街头巷尾干净了,保洁面积增加了,环保经费减少了……
这是嫩江县环卫工作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竞拍“垃圾” 发包公厕
过去,嫩江县环卫工人吃“大锅饭”,工作热情不高,有些巷道垃圾成灾,垃圾山、垃圾岭、垃圾丘随处可见。每逢春季,污水四溢,泥泞难行。
2001年,该县环卫部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12条硬化路面保洁任务进行公开竞拍,一马路经多家竞标,最后以24万元成交。
12条硬化路面全部以低价竞拍,年保洁费较过去节省几十万元。
与此同时,17个社区的保洁任务也分别以3—4万元竞拍。
改革带来活力。当年,全县铲平500多座垃圾山,清除垃圾7万多吨。过去,立交桥下垃圾遍地,卫生较差;如今,设了3个垃圾点,桥下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174眼脏水井,32座公厕一律承包,环卫处车队经费包干,节余归己。
过去,环卫处后勤人员较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改革后,精减的80余名后勤人员全部充实到环卫一线。
该县日产垃圾200吨,过去,只能清运50%。改革后,各承包人均做到日产日清,不留卫生死角。
奖“最佳” 罚“最差”
2003年冬,嫩江降雪36场。环保部门清雪做到大雪不过三(天)、小雪不过一(天)。
保洁工作承包到户,并非一劳永逸。嫩江镇、环卫处、社区负责人组成的考评小组经常抽查,现场打分,评出卫生最佳和最差社区街道。“最佳”奖励千元,“最差”罚款千元。奖惩分明,当场兑现。
过去,居民区脏冰清运不及时,形成冰山。改革后,各承包人均购置清运车,及时刨冰,及时清运。否则,“违规”会被罚款,3次开除。
如今,县城保洁面积增加了68万平方米,已辐射到城郊5个村屯,环保经费却每年节省60多万元。
去年,他们对32座公厕进行了维修,174眼脏水井进行了清掏,并购置了全市第一台清冰雪机。
去年10月26日,嫩江县会展中心鼓乐齐鸣,十佳环卫工人披红戴花、登台领奖。会后,获奖者赴大连七日游。这是该县历史上首次对环卫工人实行重奖。春节期间,每个环卫工人还收到县政府的慰问品。
奖惩分明的制度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