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31日电 一座开采47年的老矿,面临资源枯竭、设备老化等诸多困境;一位拥有25年矿龄的中年矿长,走马上任仅两年,面向市场,大胆改革,群策群力,带领职工共渡难关。
去年,企业向国家上缴税金375.8万元,实现矿山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盈利。职工在原来低工资的基础上,月均增收30%。
它就是坐落在卧里河畔、玉宝山下的多宝山铜矿;
他就是新任矿长谢青城。
历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一种淡紫红色元素浅藏深埋于连绵不绝的群山脚下。它的奇异的延伸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成为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
在多宝山铜矿床,铜的理论储藏量达到上百万吨,是国家第三大铜矿床,铜储量占我省的93%,并伴生金、银、钼、锌、锇等多种稀有金属,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然而,由于多年开采,企业下属的三矿沟和铜山上部氧化矿均属晚期开采,三矿沟已超期服役11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加上市场及管理方面的因素,2002年末,企业被迫停产。
沸腾的群山沉寂了,沉寂中走出谢青城。2003年3月,谢青城作为副矿长主持工作;5月,谢青城被任命为这家国有矿的新一任矿长。
重重困难中,谢青城以铜的坚韧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困难重重的新岗位。
这样走过重新启动
没有上任的豪言壮语,有的是与职工兄弟们的同呼吸、共命运。
谢青城毕业于哈尔滨测量学校,后又就学于江西冶金学院,学习工业管理工程。1996年任副矿长。
组织的培养,职工的信任,矿山的需要,激发了谢青城打好上任第一场硬仗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没有流动资金,要启动企业生产,需要几百万资金才能激活。
步履艰难中,谢青城与客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诚信品质,再次帮了他的大忙,他在销售工作中结识的客户慷慨应诺:预付200万元。
主管部门——市经贸委积极出面协调黑宝山煤矿和151煤矿,赊煤帮助兄弟单位解困。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贷款100万元,用于企业启动资金。
新班子承诺:要为企业发展负责,要为职工生活负责,围绕市场抓生产,职工月月要开支。
一步一步深化改革
停产三个月的矿山,凿岩机又响起了轰鸣,运矿石的货车穿梭于蜿蜒的厂区路,绷紧了面孔的1000多矿工及家属露出了笑脸。
生产是启动了,但今后的路怎么走?
谢青城和一班人陆续推出系列改革措施,靠深化改革解困境、促发展。
企业对各下属单位实行合同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成本包干制度。各单位将矿制定的生产经营财务计划分解细化到班组、机台和个人。
全面实行效益工资,全矿拿出100万元,人均月100元的资金作为浮动效益工资,按月兑现。
抢抓销售时机,顺畅市场销售,解决销售环节的“瓶颈”因素。
强化财务管理、物资供应管理、供电管理,千方百计降耗增效。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陆续显现了成果:
职工生产的热情高了。去年7月末,企业完成铜含量740.11吨,提前5个月完成全年计划;至年末,累计完成铜含量1108吨,创建矿生产史的高产纪录。
铜山车间依靠科研攻关,采区在去年9月完成32.91万吨堆矿任务,并且全部经过破碎,一年之中建了两个新堆场,创造铜山建矿史上的高产纪录。
企业销售回款率100%,确保全矿生产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月兑现。
企业抓住铁精粉涨价的有利时机,变淡季为旺季,去年上半年铁的销售量大增,是2003年同期的60倍,阴极铜和铜含量销售更是呈现良好态势。
目前,企业在市政府的协调下,正在争取铜山深部资源的采矿权,并将以铜山资源优势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企业改制重组,改制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推进。
一座近半个世纪的老矿,正在走向它的第二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