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10日电“我定了200只鹅雏,如果顺利的话,年末就能收入三四千块。”1月14日,在红色边疆农场四区五组办公室,职工邢尚山从自营经济办主任刘岩手中接过合同书,签字后兴奋不已。至此,在建设农场尚未出世的1.5万只东北白鹅已经提前落户到了红色边疆农场职工的户头上。
这个农场加速富民项目的落实,把原计划年后再落实的肉鹅养殖项目提到年前,仅三天时间就帮助职工签订商品鹅购销合同46份。
红色边疆农场丰富的水草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一些养牛养羊大户纷纷脱颖而出,但是,还有很多低收入家庭想发展养殖业却顾虑重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农场党委确定了投入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肉鹅养殖富民项目。农场工会、自营经济办的同志先后三次到集孵化、饲料、屠宰和冷冻加工为一体的建设农场龙头企业——建设农场畜禽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商讨,同该公司达成协议:农场以小规模、大群体,职工分散饲养的经营模式建肉鹅养殖基地,为公司供应商品鹅。公司供应鹅雏,回收商品鹅,负责科学饲养技术指导,并签订商品鹅购销合同做法律保证。
一直想种地却又为没地种而发愁的五区二组王忠臣签了500只鹅的购销合同后就再没惦记种地的事儿。他说:“一只鹅能挣15到20元钱,养500只鹅就能顶上种五六公顷地。”
据农场专业人士计算,今年这个场通过肉鹅养殖项目职工可实现增收近30万元。
|